《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经典作品,全书共有三部,但前后情节贯通,没有明显的区分,主要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以农村为主、展现了各个阶层人物的小说。这部***在1991年的时候获得了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本书中写到的人物有很多,毕竟名字叫“平凡的世界”,想要展现这个世界,肯定要多写一些人,而这些人有时候看起来挺虚幻的,但仔细一想,他肯可能就是咱们身边的甲乙丙丁,因为他们都是平凡的人。
男性的精神导师——田晓霞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
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孙田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要说我与《平凡的世界》中哪个人物相似,我想那就是孙少安,因为我们都是负重前行的跋涉者。
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
补充:《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读这本书大概是在十年前,后来又看了电视,但看电视并不如看***时的感动,***更能触动我。我觉得我和弟弟孙少平最像,少平怀有一腔热血和满腹才华,但因为家庭贫穷,不得不放弃理想,放弃挚爱的女人,最终选择现实的生活。从向往到放弃,他也曾挣扎过努力过,但最终他接受了朴实和生活的责任。
路遥笔下的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整部书里的主人公,也是那个代年里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同时他所代表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里仍然是存在和有着现实意义的!
一个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默默勇敢地面对着平凡生活中的苦难和无奈,不管在各种环境下都仍然不忘读书,即使身边没人可以交流倾诉仍然认真对待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公内心真的很有共鸣。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任何一个年代都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管在哪里,生活都不是童话,但仍要心存美好。吃苦是一定的,但有些快乐自己可以创造的。打工结束以后用赚来的钱去咖啡厅看一会儿书,听上一首喜欢的歌曲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许多时候越是感到生活的重担,越是要让自己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孙少平与我最相似,我们是真正的同龄人,都是***结束的那年(七六年年底)高中毕业。年龄相同,经历相同,感受和认识也相同。我们虽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时间。但我们都满腔热情,满怀理想,***飞扬,要去建功立业,改天换地。我的也曾迷惘,但我们能吃苦,不怕累,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连结在一起。我们虽走得跌跌撞撞,却总是往前往前。
十几年前看《平凡的世界》时,那时还是一个[_a***_],到时看到《平凡的世界》恍惚感觉就是写我们居住的村庄,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我们村里找到原型,而感觉男主孙少平恰恰就是当时的自己。前面看得热血澎湃,废寝忘食,希望孙少平能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可是看到最后的结局,怅然失所。
这样的结局真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太让人不能接受了。因为这个结局照应了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可是过了十几年后,再看这本书时,才发现孙少平这样的结局已经是几乎最好的结局了。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条件与孙少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也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了,饿不着也撑不着,平平凡凡,这就是现实,也是农村的现实结局。做为一个个农家子弟,大多数都是孙少平与孙少安式的结局了。
下面以男主孙少平的故事,来说一说《平凡的世界》不平凡之处。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深邃的主题,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现实主义力作。他在***里成功的塑造了孙少平这一坚忍的奋斗者、精神家园守卫者典型人物形象。
一,孙少平的人生
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农民的儿子,是在苦难和饥饿中长大的。他不怕艰难的社会现实,也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得到了社会的的认可。
他自卑而坚强:由于家庭贫困,使得他在生活上就有种自卑的感觉。尤其是上了初中后,这种自卑就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难以抹去。初中食堂的饭菜分甲、乙、丙三等。
成功塑造的人物何止成百上千,几乎所有的主角、重要的角色塑造的都极为成功,比如《红楼梦》里光年轻的姑娘小姐,就有一二十人,每一个人物都极具个性,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这是曹雪芹手笔老辣之处,这些人物就不用说了,倒是要说一说曹公笔下一个既低贱又颇具争议,或者说很容易令人鄙视的小人物。人物形象不用说了,单说作者在她身上投射的用意。是很值得探讨的。此人就是阅尽大半个贾府男人的多姑娘。
多姑娘是个身份极为低下的女人,她是厨役的老婆,可知她在荣国府的工作,不过是入不得主子眼的粗使杂役。以多姑娘的身份和所为,是低贱又令人鄙视的。
作者说多姑娘:生性轻浮,最爱沾花惹草,宁荣两府的男子被她考试过一多半。在《红楼梦》那个社会环境里,多姑娘这样的人物应该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也就是说,她是被人唾弃的,唾沫星子都能把她淹死。比如鲍二家的和贾琏偷情,事情败露,就没脸活下去了,***了事。
多姑娘的第一次出场在二十一回,因为巧姐出花儿,要忌三房,不得已,贾琏只好搬到外书房独寝。没有了女人陪伴的贾琏百爪挠心,而早就有心勾搭贾琏的多姑娘早得知了消息,有事没事的在贾琏的外书房转悠。各打算盘的两个人没有两个回合就达成了交易。
贾府的主子爷们儿里,瘸子里拔将军,贾琏也还算得上是人品出众、略有才干、世路上好机变的翩翩青年公子。王熙凤那么刚强的人,对贾琏可是爱到了骨子里,否则她也不会成为醋缸醋瓮了。还算说得过去的贾琏,在多姑娘的面前,准确的说是在多姑娘的炕上,呈现出了他最丑陋的嘴脸。
女儿巧姐出花生死未卜,本该忌三房的他,钻到下人的屋里,一见了多姑娘,魂飞魄散,骨酥筋软,连情谈款叙都顾不得了,直奔主题去找极乐世界。
贾琏完全疯了,可人家多姑娘清醒的很,还劝他呢,说你家女儿出花,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别为我脏了身子,快离开我这里吧。
贾琏说了一句话:“你就是娘娘!我哪里管什么娘娘!”看到没有,在自己的快活面前,女儿的命算个什么东西!在这里,作者形容贾琏直接用了“丑态毕露”四个字。
贾琏,荣国府长房长孙;多姑娘,广揽才俊的滥淫之人,荣国府最低等的厨役的老婆。这两个人在一起的对比,到底是谁玩弄了谁?又是谁的言行更加的不堪呢?曹雪芹要骂人,他温文尔雅的背后是这样的手段。
我们讶异的发现,做皮肉生意的多姑娘,活成了生活的强者,不但见到她的男子都心生羡爱,小厮们都是她的好友,成了她的业务代表,帮她钓来贾琏这条大鱼。说一句难听的话,这多姑娘就差在贾府挂起***了,宁国两府的男人们差不多就是她的“后宫佳丽”了。曹雪芹的这一手笔,你说他是在糟践多姑娘,还是在骂贾府的男人们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0323.html
上一篇
冯雪峰文学理论家是谁
下一篇
赏析文学作品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