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无第一 文无第二,首先我觉得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总得来说我们要以作家的作品在文字史上地位而评定,而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但是我们评论时总是会参杂个人的主观因素,就拿我我心目中的十大人选是:
三、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五、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
七、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八、俄国文学家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九、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世界上最伟大十大文学家在我看来: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美国的马克吐温,法国的莫泊桑,我国的鲁迅,茅盾,俄国的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怎么练成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法国的雨果。基本上这些作家属于影响一代人文学家,以至于他们的作品现在还影响我们生活,也可以在他们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首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其次要以作家的作品在文字史上地位而评定,而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
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歌德、雨果、肖洛霍夫、高尔基、海明威、泰戈尔、曹雪芹、鲁迅。
女儿班昭历史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写下流芳千古的【女戒】
儿子班固著【汉书】一半过世。女儿班昭修续【汉书】。
儿子班超史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留世最常用的佳句: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妹妹班婕妤著书【自伤赋】【怨恨歌】【捣素赋】
班家的才子,才女。是后世子孙学习的楷模,令人敬仰。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四对文学父子:
第一:班彪(公元3—公元54) 热爱史学熟读司马迁的《史记》后写了《史记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儿子班固秉承父志,撰写二十四史中有名的《汉书》一著作。但很不幸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昭,从小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
第二:三国时期,大枭雄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曹操虽说他是一个政治家,但在文学上的造诣一点也不差,只是他在政治上的陈就和名声锋芒太甚,盖过了他文学上的名气。曹操著名的佳作《短歌行》其中《龟虽寿》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_a***_]力量,可见其文学功底着实深厚。
儿子曹丕,别看他只是为了地位想害死亲弟弟曹植的一个人,曹丕也是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高手。
小儿子曹植,就更加有名了,最著名的就是在他哥哥曹丕逼迫下在七步之内写下的七步诗。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第三:李璟和李煜。李璟和李煜都是南唐的皇帝,他们两人治国虽然无方,最终导致国亡,但他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那是相当高的,他们可以说是正业一塌糊涂,而副业辉煌无比,可以说是唐诗的最后一抹晚霞。虽然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没有几首,但正是这几首诗词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其中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那是千古名句,而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都是千古名篇、旷世之作,唯李白、苏轼可堪比。
我认为,中国文学史上,与“三苏”齐名的父子就属“三曹”了,绝大多数朋友应该没有异议。“三班”可能在历史学的成就更高,单论文学成就我觉得不如曹操三父子。
“三班”指汉代的班彪(父亲)、班固(儿子)、班昭(女儿),在文学上均造诣不浅,其中班固为盛名,《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家喻户晓,可见其文学成就之高,但我觉得他们更专长历史。
1.曹操
说起横槊赋诗,大家想到的基本就是曹操的《短歌行》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给了酒鬼大喝特喝的借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道出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2.曹丕
个人觉得曹丕的文学城就不如他老爹,大家熟识的作品应属《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3.曹植
“才比子建,貌若潘安 ”这句俗语,足见人们对其文学成就的推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0472.html
上一篇
猴的文学作品
下一篇
比较文学作品对比两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