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答。
诗中常用柳树意象,表达挽留之意的诗句的确不少,因为柳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朴实无华的品质,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美不绝。据我所知含“柳”字表达离别的诗句有许多,如: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宋代诗人张先。《江南柳·隋堤远》“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隋代诗人无名氏《送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南北朝诗人萧纲《咏柳》“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诗人含“柳”字表达离别的诗句真可谓是数不胜数,精美绝伦,这对于现代爱好诗词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最惬意的享受!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的作用。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较早当推巜诗经.***薇》,比说有一句词:"昔我往矣,相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了柳意象,则是六朝时期,比喻用来挽留与祝福的诗词,裕之著有诗集一卷巜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江边柳》中有"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所表达的是写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船儿系住
宋代朱敦儒巜柳枝》"江南岸(柳枝)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还有戴复古的《清平乐.今朝欲去》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说与江头邦柳树。系我扁舟且住"这句话说的意思,不愿分离,要杨柳留人。
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还遣柳条青“巜劳劳亭》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朋友的离愁和深情厚谊。
岺参的"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施肩吾巜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还送去年离别人。"还有欧阳修的"花光浓烂柳轻明,酌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古人折柳吹笛送别的佳句很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是古战场上,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苦的玉门关。
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送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煞行客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