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于歌者:曰言志也、表情也、舒怀也。若得佳句,凝炼语言其功最速,若得佳篇,巧思之至也,悠悠天地,歌者为朋,茫茫苍生,咏宇宙大俯。 于观者:美之同赏,引类比朋,见古贤性情,知先达功夫。冶我情操,陶人性格。 夫子删诗为五经一艺以教门人***,所言以备观诗之旨;外人评世界诗人,近乎同神以求其不朽,古今中外于此同理,可知诗之至圣至高矣。
【子非鱼】
周延龙/文
方格里,有我后宫佳丽三千
三千宠爱在一身
留恋处,多情应笑我
成章杨柳岸
荼毒,发黄了空白的宣纸
格子里写了又擦,擦了又团
几处亮灯的别院
霓衣清舞,剑挑落花满庭
夫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但对于科技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诗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却也不乏爱诗写诗之人,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我认为啊,这个时代里的诗歌是一种思维的释放,于俗世中的超然,来表达诗者的情怀……
诗,是一个人的心灵;
诗,是一个文明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诗歌中长大的民族。
读古诗,即是品味古人之心,让古人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复活。这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洗礼,可以净化思想,可以陶冶情操,可以重塑灵魂。
国是诗的国度。在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崇尚诗,并且执着地在诗意中生活。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首《弹歌》,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中国最早的诗歌。诗,是最精炼的语言。早在人类的蒙昧时期,华夏先祖就可以用八个字艺术化地描述从制作弹弓到打猎维生的全过程。
古代中国人相信诗有极大的用处,能够“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纯然这是一种儒家的理想。是否真能如此?我更相信这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对写作者良心的衡量。
但最起码,“诗言志”是诗最基本的“用处”,世俗的言语是“不尽意”,诗歌语言却寻找最准确的可能,甚至还不止,诗歌还冒险寻找超越言语理性表达“准确”的可能性。从最高意义上说:海德格尔所说“诗言说那不可言说的神秘”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在不断尝试中,诗歌和真理的距离一点点缩短,这是诗歌的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上的“用处”。而回到诗人本身,诗歌最起码也是人类渴望阐明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极端的努力。
但对当代商业社会来说, 诗歌无用,那是当然的。没有一点GDP 的增长和诗有关;也没有一个被拆的房屋因为诗被保留丶没有一个失业者因为诗找到工作丶没有一起不公平的***因为诗得到***……那么为什么要写诗呢?仅仅为了抒情?为了自我安慰?
诗歌无“用”, 如果非要说出一些“用”,我告诉你:诗歌一点点地塑造我们的语言面貌丶保存语言中的传统又开变出新的传统,而语言是一个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记忆的凝聚,诗歌为你说出灵魂最深处的无以名状之痛苦丶之幸福,这一切都在为你完善你的灵魂——***如你还相信灵魂的话。
当你的脚步过于匆忙的时候,诗代替你慢下来,诗代替你记得,诗代替你幻想——直至你也学会记忆和幻想的艺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