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什么是真,什么是伪?对于科学而言,真的能分那么清楚吗?我觉得也不尽然。我举个小例子,咱们说道说道。
大家还记得布鲁诺吗?还记得哥白尼吗?想当年日心说横空出世,给了当时以教会为代表的地心说当头一击,为此,布鲁诺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我们现在回头看,日心说正确吗?
很显然,现在我们知道日心说也不正确,现在的普遍认知是,宇宙是没有中心的!
但是,你能说因为它不正确就判定它是伪科学吗?我不认同,毕竟,它推动了科学向前跨了一大步!它不科学吗?那什么又是科学呢?谁又能保证今天我们认定的科学以后不会被推翻呢?
所以,什么是真?什么是伪?它只取决于我们当下的认知。可是,我们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
这就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有七八成的宇宙科学家最后都倒向了神学,因为他茫然,他看不到头哇,他们认知上的局限性令他们只能将这一切归功于上帝,因为他们不知道终点到底在哪里?尽头到底是什么?
以上所述有点和稀泥的味道,因为我也分不清,一定要划一道杠子,我是做不到的。有大神能点拨一二的,欢迎在留言区探讨。谢谢!
特邀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可以搜索到比较权威的答案。以下是我从逻辑思维视角的回答,仅供参考。
人类的精神文明,大致经历五大阶段:迷信→占卜→神学→哲学→科学。最初的科学如逻辑学、物理学、数学,属于哲学范畴。下面给出科学概念的外延与内涵,都是伪科学所不具备、或不全具备的。不妨作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一,科学的概念。科学是基于逻辑学的方法论体系,包括逐步完善的三大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例如,作为辩证逻辑的狭义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克服了伽利略变换的局限性。数理逻辑中的统计学行为,是科学的典型标志。
二,科学的基本规则,就是逻辑的四***则:①同一律,确保命题不偷换概念。②排中律,确保表述不模棱两可。③不矛盾律,确保推理不出尔反尔。④充足理由律,确保论证有充分必要的理据与证据。
三,科学的基本方法,就是逻辑的四大范畴。
①概念法:建立精准定义的概念或命题,突出结构与功能两大要素。
②分类法:按结构与功能作为分类标准,进行科学分类分组,有一整套的命名体制,形成越来越精细的研究体系。尤见“种→属→科→目→纲→门→界”的分类法。
③推理法:遵循三段论规则,严密因果推导。一个科学理论的推导,一般要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复杂的计算与推演。
④证明法:对于命题、***说、理论的证明,必须满足既必要又充分的证据。一方面,援引原有一系列的科学原理,作为“理证”,进而获得“必要性”证件;另一方面,依据有足够样本的测试数据,并通过数学统计处理,作为“实证”,进而获得“充分性”证件。
小结:科学与伪科学都属于认知事物的意识形态。但是,科学必有严密的可靠的逻辑体系,而伪科学不具备。
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很简单,客观性、可实证、可***、可预测能做到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喊的越厉害伪的越厉害。比如牛顿运动定律,不管是理论力学还是天体物理都能证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南非都适用;弹道导弹,只要发射位置等要素确定,就可以预测出他的轨迹。这就是科学。比如中医,所谓的五脏不能和人体吻合,经络穴位得不到实证,阴阳五行更是没有证据描述,这就是伪科学。
科学是自然规律的理论,伪科学大多是借用科学名词名义进行行骗,肯定经不起推敲且没有数据支撑,也不可能有数据支撑。
伪科学还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本不是科学,却楞说是科学。故此被冠以伪科学!
什么是科学,弄不清是没法讨论的,科学实验是科学吗?如果是的话,实验的成功率有规定吗。成功了算是科学。那一样是一次成功的呢,失败的科学实验不可能排除在科学实验之外,你能说这种科学实验方法不科学吗?有点绕吧。按老祖宗的方法阴阳都存在,日夜都正确。如没有日夜的正确存在,恐怕科学这个名词永远就出不来了。没人呀。正确的结果科学,找出失败的原因同样是科学,只认识了正确,没认识到错误同样不科学。
物质与精神的论说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精神?二者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物质?简单地说,物质就是人们生存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劳动生产中赖以需要的物品。比如,穿的衣服,吃的食品,住的房子,出行用的交通工具,干活用的工具等这些都是物质,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世界上。
什么是精神?简单地说,精神就是人通过劳动实践而产生的存在于人头脑中的思想认识。比如,你今天去参加社会实践[_a***_],在活动中得到的对于事物的认识的心得体会,得到了检验后就变成了认识理论概念。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同时,精神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物质和精神既对立又统一。物质改变精神,精神通过人的劳动、实践指导改变物质。
进步的精神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安照唯物主义解释,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从这点看,是物质创造精神。从具体实践来看,是精神改变了物质世界。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是本质与现象关系。物质是对世界的抽象认识,远离了实际,精神是具体的实践。二者总是相反相成的统一。先有雷声,后有闪电,实际是雷声闪电同时进行,具体的是现象,抽象的理论概念才是事物的本质。不知这样认识对否?
物质和精神——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並且可以被我们的感覚所认识的客观实在。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原子、电子、细胞,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沒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沒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气体转化为液体,液体转化为固体等等。
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哲学概念。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学说、路线、政策、***、办法等等,都是精神的东西。精神来源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沒有物质就沒有精神。但是精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以后,反过来对物质又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理论被人们掌握,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不是自生的和先验的,认识世界的形式是主观的,认识世界的内容是客观的。
具体解释:
一.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唯心主义者的观点是意识决定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论,唯心论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物质是意识、精神、思维的派生外显物,这是从逻辑先在性而言,若无时间先在性,即无逻辑先在性,辩证唯物主义完成了时间先在性与逻辑先在性辩证统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0922.html
上一篇
古代文学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