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读书最少”的统计与结论暂且不过多去争论,由于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层次性,东西地区、城乡之间和不同职业阶层乃至对于书的定义标准,平均值往往难以说明阅读实情。
中国自宋、元、明、清以来,都是理学相承的时代。2017年我主要读了关于宋明理学的著作。那么,宋明理学有何魅力呢?
传统学术发展到唐宋之交,诸多因素导致了一场深刻的学术思想大变革,形成了全新的学术形态,这就是“理学”。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被当下的学者看作是思想史和哲学史研究中最难的一块。
从中唐开始,面对佛道二教的强势冲击,以韩愈为首的儒者开启了以重树儒家主体地位为目标的儒学复兴运动。至北宋,儒学复兴的思想自觉,落实在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这一根本的时代课题上。
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都做出了杰出的哲学贡献,并在南宋被整合进朱子集大成的理学体系当中。
以上三张表格都是近年来世界不同机构组织发布的各国人均读书调查报告表,来源不同,导致最终数据差距很大。我们可以注意到,任凭其他国家百舸争流,我自岿然不动——有关中国的调查数字惊人的一致,都是最低的,这也是几张表格唯一的共同点,我国人均读书量是每年不足5本。
都什么年代了,老外居然还在读纸质书?难道他们不知道还有电子读物一说吗?加上电子读物,咱们中国人读书也不少好不好,我反手再贴上一张统计图!
至于马上快要过去2017年里我有没有拖全国人民的后腿,我可以自豪的说:没有!
相反,我还向上拉动了一下全国人民的前爪。
为了做好头条文史知识问答,我特意办了家门口的首都图书馆的借书证,两张,一张可以借10本,一张可以借5本,每次都扛着大背包借到15本上限,再把孩子的学生借书证借的上限6本一起放进大背包里,跟骡子一样扛回家。一直保持每月运输一次的频率。
说来好笑,这也是我们爷儿俩的最基本***。
这一期摆在案头的书目:
纸质书是越来赿少读了,就在藏书里翻了几本:梁实秋的散文集,清李渔的杂文,,徐志摩的诗歌集,川端康成的小说集:伊豆的***,还有渡边谆一的失乐园,寥寥几本,甚是可忴,连我都觉得自己庸俗,面目可憎。
我回答:在世界各国年人均阅读图书量调查中显示,以色列犹太***均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日本40本,德国20本,韩国11本,中国4.35本(其中两本是课本)。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不吃不喝会死人,不读书不会死人,但就是难受,极端的说。“生不如死”。肚里可少食,手中必有书。读书,会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盈,心灵越来越饱满。读书给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他时刻充实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一位作家曾说过:读书的过程是人类觉醒的过程,人格提升的过程,心灵净化的过程,精神强化的过程。读书教化人的心智,能改变我们内心世界和外部形象,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引领我们走向前方。我每年读50本书,我有图书借阅证,还自订一份作家文摘。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但还是借机回答一下吧。2017年我读完了314本书,书单很长,附图如下:
01
怎么能读完这么多书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时,最大的疑问。其实,除了那些超厚的、经典大部头以外,只要你每天有2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读完1本书了。特别是***用一些高效阅读方法,速度和效率都会提升。不仅读的快,而且读的好。我把我自己读书时用的20多种方法都写了出来,供你参考。点击我头像,在我主页,左下角个人提升,读书方法,就可以看到。
02
在我读的这些书里,着重推荐3本
第一本是《月亮与六便士》在豆瓣上,这本书的评价是很高的,而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被这本书的魅力所折服。真的是一本五星推荐的好书。具体我就不再多写了,相信你也听说过,赶紧去读吧。
第二本是《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都是普通人,一辈子为了工作、生活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比如,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去旅行,但由于很多原因,始终没有成行。并不是大家不想去,而是“不能去”。因为钱,不能去;因为工作,不能去;因为家庭,不能去;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去。但,反过来想,我们过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说不定是另外一个境界。
第三本是《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也被拍成了电视剧,如果你觉得看书很累,也可以看电视剧。书里关于社会与人性的探讨,真的深入人心。至少,作者思考了那些我们在普通生活中不会思考的事情。为此,相信你能在这本书中,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别样的思考。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学术类书籍和名著的话,商务印书馆和译林[_a***_]要负责任一点,但也有漏网之鱼,完全靠拼人品了。
我是吐槽一本推理小说,《二重身宫》。
这本小说是日本推理***家雾舍巧的处女作,获得了当年梅菲斯特奖,并获得了岛田庄司、绫辻行人等推理大神的加持,04年引入国内,翻译是李艳。
***本身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诡计华丽,一个套一个,伏笔很好。缺点是作者有点陷入奇技淫巧不能自拔。
但是翻译非常糟糕,经常前言不搭后语,有很多逻辑性漏洞和低级的语法错误。估计这个李艳翻译完了就直接交稿,根本没有重头开始校对过。
按理说以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日本***还是比较容易看下去的,起码人名好记,语法叙述也很接近中国人的习惯。但是这本书很多人都反映,硬着头皮也看不下去。翻译烂到这种程度。
最恐怖的是,这本书一直再版,始终用的是李艳的翻译,真是糟蹋了原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