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当代法国文学界以及当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其他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难以企及的。
第一,文本理论的内涵:
在罗兰.巴特的眼中,文本不是产品,不是最终的成品,而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实践,并永远处于一种变成崇拜对象的过程当中。从静态上来说,由于编织的无规律,文本也就没有确定性的结构和规则,是多元化的,文本之间是互文的,即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所以,文本是复数的;从动态来说,文本是在写作和阅读的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的生产过程。
第二,作品与文本的区别:
罗兰.巴特认为作品是具有实体的物质存在,而文本是创造的过程性存在。作品是自行显示、呈现的;文本是人们论证、阐释出来的。而且,文本突破了题材和固有习俗,强调不稳定性,不像作品被认为有固定、确切的意思,所以,作品是接近所指的。
第三,文本理论强调读者参与创造:
他将文本区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据此,也将读者分为“消费式”的读者和“作者式”的读者,并强调读者对“可写”文本的主动发现、完成和再生产意义,在消费文本的同时,也在生产文本。
第四,文本理论的阅读和意义:
他认为文本是语言创造的一种体验,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抽象领域,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语言空间,是语言的游戏。他进而提出了文本的复数、文本的繁殖性,并论证和深化了由克里斯托瓦提出的交互文本性理论。阅读、意义、文本,这三者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在此,我们必须指出“文本无中心”。“由于没有中心,在无限的意指过程中,每一个所指又变为新的能指;符号的意义或意指过程无法停止和终结。”
结语:综上所述,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在对作品与文本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创造文本的一系列关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1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杀死一只知更鸟 3追风筝的人 4一个人的朝圣 5 人生海海 6皮囊 7月亮与六便士 8曾广贤文 9 解忧杂货店 10道德经
2.麦家的《人生海海》
3.张嘉佳的《云端有个小卖部》
4.刘慈欣的《三体》
5.米歇尔•***的自传《成为》
7.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8.《当你像鸟飞过你的山》不记得作者是谁了
9.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1、《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没有医学专业的人也完全可以看得懂,读完会让你对医学有一个相对通透的了解,不是基于具体的病情,而是身体自愈的底层逻辑。
2、《有匪》电视剧扑街了,但是原著真的很好,一个少女的成长,不爽不装,完完整整的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成长一定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天真但是不傻。
3、《不懂年轻人你怎么带团队》对于90后的一代人有着相当详尽的画像,不仅适用于带团队做管理,同样也适用于了解新一代人的世界。
4、《基层女性》非常真实的展露了女性,尤其是基层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想要改变会很难,但不改变只会更难。
5、《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开始以为是历史书,结果读着读着有了******抽丝剥茧的感觉,全书读完之后发现是一本社会类学说,不论你从历史角度,还是***节奏感,还是社会话题的厚重,你都不会失望的。
6、《身边的金钱心理学》钱这事,明晃晃的站你面前,谁也别说自己有能耐逃避。既然如此不如好好捋捋自己和钱的关系,你怎么用钱,你怎么赚钱与你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我们赚不到钱,有的时候是能力,有的时候是运气,还有的时候是心理。
7、《五种时间:重建人生秩序》打破以往时间管理的很多概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时间:生存时间、赚钱时间、好看时间、好玩时间、心流时间,重新定义你的时间,也重新定义你的生活,时间在那,你的未来就在哪。
8、《把自己当回事》天真姐姐的第一部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沟通的技巧和她自己实战的案例,但最大的内核是:把自己当回事,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情绪,以自我为中心是开展一切交流的基础。
9、《人生由我》作者的儿子是著名的埃隆马斯克,但是人家不是作为XX的母亲而存在,她是作为自己梅耶马斯克而存在,这一点就相当了不起,谁都不能阻挡她的光芒,虽然她有一点点吸渣。
10、《人生算法》读这本书有点费脑,需要你在一个大脑相对清新的状态下进行,但读这本书绝对值得,一遍不够二遍不多三遍也 OK,好书就值得反反复复的读,逻辑通了,很多事就透彻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