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太奇?
直观地说,我们可以将一连串相关或不相关的镜头放在一起,以产生暗喻的作用,这就是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国它被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
在电影《波坦金战舰》中,婴儿车由楼梯摔下、四周人在开枪、母亲紧张失措、这些画面交互剪接。产生紧张紧凑、隐喻的效果,成为电影史上空前的发明造就的经典。
我们常常在小说,散文,诗歌,甚至议论文中都会运用到这一手法。
蒙太奇手法与比兴手法,共同点都是通过几个物象或镜头的同时陈列,而构筑起独特的艺术境界,任由观众或读者联想,从而为作品主题服务。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笔者以前在“上海电影技术厂”所属机构工作。这个外语单词的音译“蒙太奇”把不少人挡在神秘稀稀的大门外。题主要求用户“特别通俗易懂”的话解释,所以将技术术语白话化。
其实,它在影视制作上的意思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是将一条线索从头讲到尾,而是将甲、乙、丙、丁的各个线索穿插着播放给你看。也就是通过镜头的切换,让你看到在同一时间段内甲、乙、丙、丁线索的情节。再说得形象些,就是赋予观众孙悟空的分身术或者飞腾术,刚才还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一下腾跃十万八千里就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接着使个隐身法又回到花果山……各个场景尽在眼中。
所以,蒙太奇(剪辑技术)就是“搬动”观众身体(眼睛)的“飞天术”。
每部电影在拍摄完成后,就进入到剪片、编辑、成批生产“拷贝”工序中。而在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片段的胶片,这些胶片如果有特殊需要的话可以制作成一帧帧的幻灯片,通过组合用于特殊需要,这就是最简单的“蒙太奇”。
我们说,***视觉信息是直入人的大脑的,它不需要进行解析。但是,文字描述则不同,它对不同的情节是需要通过想象力转化成场景的,所以,文学作品中的大场景转换通常是通过“章”“节”来进行的,尽量做到在一个描述阶段的连惯性。在走笔上通常我们在写作中的情景描述有“插叙”、“倒叙”等的运用。而在结构安排上有“并列式”,没有主次,分段交待;“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对照式”,一正一反对照着说;“定义式”,先下定义,然后证明;“设问式”,提出问题,然后求证等等。
题主要求“特别通俗易懂”,不知是否符合要求。
蒙太奇手法就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是一种增强***艺术效果的手段。***片制作中,按剧本或***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照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组接(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续、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强弱、舒缓的节奏等作用,从而组成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片:这些构成形式与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之前是建筑中的用语,引用在***艺术中就是一种表现方法。关于蒙太奇相关的名词还有蒙太奇思维、构思、因素、形象、语言、句子、镜头、转换、结构、节奏等。
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像)和剪辑工作者的再创造来实现的。傅正义前辈曾做过这样的举例:
第1组:
(1)一个古老的旧天安门镜头。
(2)一个冰天雪地的镜头。
(3)一个街头人们乞讨的镜头
将以上三个镜头组接起来,便产生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使广大劳苦大众民不聊生这样一个概念和含义。
第2组:(1)一个解放后的新天安门镜头。
(2)一个冰河解冻的镜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