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属于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作者需要让自己的作品给人以启迪或找到共鸣。
美术是直观的艺术,是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上,多以绘画、雕塑等为表现形式。画家(或雕塑家)在塑造形象时,必须把他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美术作品能引发艺术欣赏者与之产生相应的共鸣。美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艺术家创作就是在寻求同情。同情作为一种精神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发展更高层次上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同情是艺术的生命。美术创作的目的就是寻找画家本人的情感与观者情感的统一。
音乐也是如此,歌唱家***的演唱,也是寻求观者听众能否与之产生一种共鸣。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为乐音配以旋律、速度、曲式配器等形成的感官意向艺术,可以说是多维时空的艺术。音乐同时又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种抒情工具,人类需要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来描绘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音乐可以改善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性,放松大脑皮层松驰,引起人们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
文学、绘画和音乐都属于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都需要作者的用心创作,都在反映社会、反映人生的感悟,都在寻求读者、观者和听者的理解、认同和共鸣,都能让艺术的受众得到情操上的陶冶与感官上的享受。
三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文学的社会性、现实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理解,更加容易引发思考;而绘画的视觉影响力相对直接,艺术美感更加容易被人所理解和引起共鸣,其艺术水准也相对容易得到评价;而音乐艺术属于听觉范畴,相对抽象,其艺术内容更多地反映人本身的喜怒哀乐,对受众的欣赏愉悦作用更加明显和直接。
比较起来,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作用最强,其次是美术作品,而音乐作品的社会功能作用相较最弱。
谢邀。美术和文学是视觉感观。音乐是多维时空艺术。属听觉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感受世界美。用画描绘世界美。文学用符号表达对思维认知反应。而音乐的歌词是用文字表达,联系直接。美术应该单独性多一些。再现性强。浅见。勿喷。
文学创作是创造艺术美的活动。
一,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不同,和科学认识活动也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文学活动虽然基本上属于物质实践活动的范畴,但它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精神活动。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差异)。
文学活动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语言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
首先,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文艺理论史上那种把文学主体归结为单纯的“模仿者”的观点,其根本缺陷就是:要么成为自然的奴隶,要么完全从属与别人,那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者。
因此,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过程必然包含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评价。
结语:“文学创作创造了艺术美”此言不***。
1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文学创造意识对自然现实的直接反映或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
2一方面,文学创作不仅生产了精神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精神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创造,同时,反过来,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
3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艺术欣赏凭借着艺术创作的产品而创造性地展开;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创作活动的成果也就借助于欣赏活动而存在,而延伸,实现它的生命力。
4文学欣赏的创造性首先是凭借文学作品而生发,所以被称之为“艺术美”;其次,也表现在艺术欣赏这种艺术美的程序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创造程序是相对应又相背反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1852.html
上一篇
文学流派近邻派是什么
下一篇
文学理论赏析英文文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