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古代文学理论的成就及影响有哪些

  1. 两汉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2.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两汉文学主要成就有哪些?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汉朝在历史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来命名的。

文化方面主要文学成就包括:

古代文学理论的成就及影响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赋、散文诗歌。汉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复古之风,但也不乏创新

代表作家:

司马迁,班固,贾谊,司马相如…

古代文学理论的成就及影响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代表作:

史记,汉书,孔雀东南飞……

文学成就:

古代文学理论的成就及影响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赋,散文,诗歌……

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呈现着在创作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每一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且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在文学的内涵中,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楚辞》一词来源于西汉刘向,他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目录学家、古典文献家。

他把屈原以及屈原学生宋玉的作品,还有西汉的贾谊、东方朔等数位文人模拟屈原之作以及自己的作品《九叹》编成一集子,题名为《楚辞》。

《楚辞》本义是指带有楚地特色的文辞。说白了就是当地的风土人情、浓厚的地方色彩方言,声韵等突出了屈原的语言风格写作风格。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从文化精神而言,屈原那种九死不回悔的执着精神、爱国精神、上下求索的精神、独立不迁的人格精神、与坎坷悲惨的遭遇引起后世文人的无限敬仰和同情。历史上,每当民族危机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都以屈原的精神为动力来鞭策自己。

从文学角度而言,《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开启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经元。《楚辞》与写实体性诗歌《诗经》并称为“***”,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两大源头。后世诗、词、赋、***等所写的文学风格、语辞、精神、内容题材都可以追溯到《楚辞》《诗经》里面。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勿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喜欢它,喜欢它的字、音韵、以及那种纯粹的美和哀伤!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楚辞》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到了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模仿新诗体所创作的作品辑录成书,题名就叫《楚辞 》,因此,《楚辞》进而成为指代战国时期以屈原、宋玉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楚辞是楚 文化的产物,同时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屈原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诗祖。

楚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楚汉战争就是因为四面楚歌而一锤定音,从此开辟了大汉王朝的新纪元。

《楚辞》既包括楚歌,又包括楚诗,既然是新的诗歌体裁,同样是韵文的一种,汉朝的文人墨客通过改变《楚辞》中击节而歌的习惯,进而产生了吟诵,谓之曰赋,取义为“不歌而诵谓之赋”,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赋又称骈体文、四六句,同样是韵文的一种,需要用特别的声调来诵读,更加豪华,更加铺张,更加具有音乐的美感。

楚诗不似《诗经》那般整齐划一,也不似《诗经》那样的现实主义手法,它的形式近似于长短句,风格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并且具有神话色彩。楚诗是汉诗的源头,同时也是五、七言的前身,对汉乐府、五言诗、七言诗、排律等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楚辞》和《诗经》各自代表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无论汉赋还是唐诗、[_a***_]、元曲,都离不开楚辞和诗经的引领,而楚辞对浪漫主义诗派的形成更加具有深远的影响。

楚辞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可谓巨大,其中尤以离骚为突出!

后代习文者,大多以楚辞为临摹范本。这里尤以唐代为突出。我们从唐代文人的作品身上看到了很多楚辞的影子。王勃的滕王阁序,“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样的句子在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很多,离骚中,“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这两者的表现方法是多么的相似。李白,“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这两者的想象力又是多么的接近啊。

我们从宋词中也能看到很多楚辞的影子。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两者情感的抒发,简直如同一辙。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骚,“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场景的描绘如共处一地。

所以我要说,楚辞是我国后代诗词歌赋的教科书,如同书法的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