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分别又称为什么?《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不论《庄子》是原作还是托名所作,都不失是一部古代传给后世的文化瑰宝。该书的思想内容对我国二千多年来的政治、哲学、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古以来,注释《庄子》著作达700种,可见,历代对其研究的重视。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由战国的庄子和他的***,还有后来人对他思想的理解,共同编撰而成的。
简介:《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127.html
上一篇
关于渣男的文学理论著作
下一篇
文学作品从容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