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

  1.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指什么?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指什么

关于文学领域中的张力,已经有不少答主撰写的精彩发言了,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段论述来总结他们的精彩发言:

张力,在物理中常指某物体受到拉力后物体内部产生的一种牵引力,引申在文学方向则是指作者文章情节内容驾驭熟练,可收可放,使文章节奏恰当,而不拖沓,如弓之开合,不平淡不夸张,恰到好处,内涵深厚。——百度百科

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此,我个人也来描述一下绘画艺术中的张力:

在艺术创作中,也常使用张力借指画面的表现力及力量感。

那么,具体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凸显张力所指代的表现力和力量感呢?

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让我来一一盘点:

一、画面的动势张力:

动势张力,这个漫画中是极为常用的手法:

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我们用动画的方式解构了一个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后,

张力用实际来讲就是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在水不溢出来的情况下水在杯口形成的曲面,曲面越大张力自然也就越强。

余秋雨老师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中曾就戏剧艺术的力学结构分析了“张力”的特点

“ 观众对真实感的需求甚于对真实的需求,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舞台上看到一个远比现实生活强劲的力学结构”

“同样的思想意蕴故事情节,并不是总能起到同样的心理效果的,只有当它们呈现为类似于物理学上“张力结构”的形态,使观众在感官上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强力冲击的时候,才能获得最佳心理效果。”

总而言之,戏剧舞台上的“张力”需要在戏剧的整体性情境中,在舞台气氛渲染至最浓厚的时刻,观众能积极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舞台所呈现的场景当中,能由人物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最终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舒畅体验。悲剧作品中,观众能从中充分感受到悲剧的“净化”功效,让人产生一种崇高、怜悯、同情的极致感受。

元素成形或成组是互相吸引的关系,是元素力感的联结,通常亦称“张力”。即指元素或形象自身或相互间的拉拽作用。未被组成形的元素,则被画框的“场”的张力所吸引,这便是构图的空间力感。画框的存在,使其间形成一个“场”。在“场”中的形象元素,被其吸引和限制。由于人的视觉按有意义图形对形象元素予以组合,使元素间由于完形而产生了相互吸引力或排斥力的作用。

说人话就是对比与反衬,即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元素与场,元素与元素。微观到宏观都有运用到对比,反衬手法(反衬一定是对比,对比不一定是反衬)。是不是对比要依据主题去判断,更多的是在文学作品中要去分别对待,在视觉艺术方面,对比即是反衬,反衬也是一种对比。

举个例子,广角镜头拍摄一物体,画面自带张力,因为这个是最明显的画框与元素之间,形成了一种限制的力,由于镜头的原因,你的观感是画框这个场限制,挤压了画面内的元素。当然也可以理解成画面张弛有度,有动有静,有急有缓,有冷有热,是一种变化中的统一,统一中的变化,就像太极图一样。你说他是静止的,但他的趋势在画面上来说是动态旋转的,在你看的时候,画面便有了张力。

张力并不一定是突兀,突出,当然突出的张力在CG艺术创作或者时尚摄影中会应用很多。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定是一种和谐中蓄势待发的力。

在文学作品中,张力还有点不一样,当然文学作品中张力的概念可以延伸到视觉艺术。以下个人观点。

大家一定听到过两个词,欲擒故纵,张弛有度,具体释义可自行百度。这两个词讲究一个拿捏的程度。朦朦胧胧,似现非现,要脱不脱,脱了不给看这种,只让你看大腿白胳膊,不拔罐可惜的背,就不让你看下坠的胸和有点塌的***,但他批了睡衣,腰带胡乱一系,***朝你敞开,这种状态,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描写,但不给全貌,就是让你想入非非,这种也可以叫做张力。你可以把这理解成张弛有度,毕竟上面说不能涉黄,要写的勾人心魄,但又不能在纸面上***,作家就必须得拿捏到这个度。再比如文字描摹美景,也是动静结合,有粗粗略过,也有仔细雕琢,这就是张弛有度,拿捏了。再比如你这一件事,天崩地裂的大事,气吞山河的势写出来了,作者心中的情也有直抒,这一现一隐,就是所谓的张力。只要你能理解我说的,你就能感受到这个张力的存在,也能写出很好的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