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用的描写手法如:比拟,暗喻,象形等。
环境分为自然与社会(环境),自然可用景物呈现,时间、地点、季节、气候、背景等。社会对人物形象细微具体描绘,人物的心理,情绪,性格,一举一动,甚至一颦一笑为主要特征。
艺术可以是人为臆造出来的一种氛围,而这些又会增加作品的想象空间与感染力。
文学中如何用环境描写来表达某种艺术的想法?
利用环境的描写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艰辛或享受,亦或事与物的来之不易。
譬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农民的艰辛,通过描写:太阳***辣的,没有一丝风;蝉躲在软塌焉卷的树叶后面,有气无力地:”死——了,死——了”,耷拉着的禾苗空间和地垄象有无数的青丝不停地抖动。路上已没有了行人,树荫下三三两两的行人敞开上衣,手上使劲地扇着凉帽。而就在这时地垄上却冒出了两个担着水的农民。他们颤巍巍地将水歇在垄下,扯下湿透的上衣,放在水里搓了把,然后狠命的在身上擦了擦,搾干水又穿回身上。拿起水瓢,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将水浇在禾下。
这样,不用多说,人们就如身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农民为了生活拼命抗旱保护庄稼的不容易。
……。
不说理论说实战
比如在描写皮影艺人雕刻道具时的专注程度时,单纯的说“他全神贯注的落下了第一刀,”不够形象生动,可以用环境对比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他落刀的一瞬间,周围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只听见墙上的钟表滴答滴答的走着”。
在描写签手舞动影人,上下翻飞眼花缭乱时,用“有些观众张大了嘴,卖花生的小贩回过头,接钱的手停在空中。”较合适。
在描写前声在演唱苦音时,天昏地暗,闻者落泪。
等等手法,都是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变化得技法反衬人物角色心理活动。
舞台艺术是通过观众的眼睛来欣赏人物角色,而文学艺术是无法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只能通过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动,反应来实现读者对角色的理解认知。
文学中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艺术想法,是利用环境描写本身具有的交代场景,烘托氛围,表达情感的功能与作用。
文学中的环境描写与摄影中的色调具有相似的功能,都是利用整体的感觉氛围烘托主体以表达感情。就是常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学中的环境描写都是有目的性的,要么交代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关键要素,要么是烘托氛围为表达情感做铺垫与衬托。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为表达情感服务,就是常说的借景抒情。
具体如何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艺术想法,这个是个很抽象的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根据艺术想法的要求有侧重的描写与之相关的内容。
拿摄影来做个类比,我想拍古风的照片来表现古代传统美女的美,那我肯定选择在具有古代风格的场景拍摄,比如古建筑,或者山水等,绝对不会拍现代都市场景。
总之,环境描写是有侧重的描写,是为主题理想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