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来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出现在16世纪的首饰行业用语中,原指的是“玑子”,即瑕疵的、不圆润的珍珠,随后进入建筑界,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的造型艺术,又进入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文学界。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的十四行诗比喻新奇、充满奇特形象,典故又冷僻,用词夸张,创造了自己的“贡戈拉主义”。意大利的诗人马里诺则风格华丽,形成“马里诺诗体”。巴洛克文学在法国得到了兴盛发展。
法国的巴洛克作家们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他们深入那些不安、不稳定的状态,追求强烈的震撼力,表现充分的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奇丽景色,重视古怪荒唐的、非同寻常的东西,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精于隐喻和反衬。法国的巴洛克文学直接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兴起。
(建筑上的巴洛克主义:罗马特莱维喷泉)
欢迎关注杨早讲史,不一样的文史图景
作品惯用主题是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以及人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支离破碎的方式、夸张的语言表达悲观颓废的思想,并且具有巴洛克艺术华丽浮夸、动感强烈、侧重表现幻想的统一特色。艺术特色是怪癖的,极端的和杂乱无章的。
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巴洛克文学,指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马里诺,卡尔隆均为巴洛克文学代表作家。
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
意大利诗人。出生在那不勒斯。因不愿遵从父命学习法律,被逐出家门。后来进入宫廷,长期在各城邦君主手下任职。由于私生活问题和伪造文件,曾两次被捕。1615年到巴黎,受到路易十三和贵族的器重。1623年回到那不勒斯。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七弦琴》(1608)、反映宫廷生活情趣的《新婚诗》(1616)、童话诗和描写田园生活的牧歌集《风笛》(1620)等。
长诗《阿多尼斯》(1623)是他的成名之作。全诗共20歌。它取材于罗马神话,描述女神维纳斯爱慕美少年阿多尼斯,遭到战神马尔斯报复。他编织了许多故事,穿插其间,情节曲折,又用比喻、对偶以及夸张等手法,雕琢词藻,追求华丽的形式。他的诗歌反映了17世纪意大利文学衰落时期贵族阶级的趣味。此后,体现这种风格的“马里诺诗派”在意大利盛行一时。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文学同巴洛克文化一样风靡于17-18世纪,作品常见的主题是对宗教的狂热、灵与肉的冲突以及人在上帝面前的无能为力。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用支离破碎的方式、夸张的语言表达悲观颓废的思想,并且具有巴洛克艺术华丽浮夸、动感强烈、侧重表现幻想的统一特色。
巴洛克风格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贡戈拉和意大利诗人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马里诺长期在宫廷服务,作品迎合贵族阶级的需要和趣味。他的抒情诗、长诗,绮丽浮华,被称为“马里诺诗派”,于17世纪风靡一时。在长诗《阿多尼斯》中,他恰如巴洛克风格彰显的那样,堆砌夸张的词藻。
01
巴洛克,这仨字是啥意思?
巴洛克,原来是西班牙语里的词,意思是说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说明一种事物繁乱复杂、内涵丰富、有突感等等。
所以,巴洛克文学,自然也有这些特点,比如故事很浮夸、思想很极端、文学书中的内容观点相互交织冲突等等。而巴洛克文学,是文艺复兴后的一个流派,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流派,比如,古典文学主义、清***文学等等。而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就是内容看似庞大、语言上也让你感觉辞藻话语、人物对话、语言风格非常的有张力,但其实,里面的思想貌似很空洞。
02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
比如意大利马里诺的代表作《七弦琴》、《安东尼斯》等等,这些作品,我也只是听过,没看过,仅仅有耳闻而已。因为这些书貌似内容非常繁多,而且都是几百年前的语言风格,有浓浓的宗教、贵族等风格。因为巴洛克风格本来就是一种装饰、夸赞的特点,它需要将一件事、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放大出来说,这样才会有表现力。所以,巴洛克文学的艺术风格,非常“鲜明”。但也促进了很多后来的[_a***_],敢于天马行空得去想象,这也是有帮助的。
03
你喜欢巴洛克文学吗?
因为我们对西方文学的了解不是很多,毕竟还是看国内的书多一点。所以,西方这些经典名著,真正读完、读过的,很少很少。而这其中,属于巴洛克文学风格的书,就更少了。在我读过的书中,估计也只有三五本能和巴洛克文学风格搭边吧。但客观来说,我还是实用类读者,写完真实、有用、干货的书籍内容。你呢?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谢邀。如果想知道南美的文学水平,单看两个作家就知道了,一个是马尔克斯,一个是博尔赫斯。这两个文学巨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
先看马尔克斯,这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充满了南美洲的传说,神话以及民间故事从《百年孤独》可以看出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神奇。记得在美剧《毒枭》的开头说,南美洲出现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空穴来风。在他们的国土,很多毒贩子都可以杀着人谈论着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作品很多部都喜欢,从《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霍乱时期的爱情》……每次看完这些作品都惊讶这个作家的天赋!
再看著名的知识分子文学家博尔赫斯,你阅读博尔赫斯就觉得像是看一个无尽的宇宙,你必须思考一个哲学和物理学的问题就是时间、空间和无限循环。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这种思考从未停止。
一个地区能够出现这样的两个作家已经是很大的荣幸,更何况还有。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这样的作家。
就像你问的那样,这个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作家?我想应该是和地理位置、环境和历史来决定的。这里一直是西方欧洲的殖民地,西班牙、葡萄牙等等。这里也是贩卖黑奴比较多的地方,也是保留着原始的部落较多的地方,同时这里还出现过社会主义。
谢谢邀请!
南美文学隶属于拉美文学,是拉美文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以来,拉美文学以及南美文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并引领世界文学的主导性地位。
现代拉美文学的成功,首先 取决于其动荡不已的社会现实。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传统与现代的斗争与融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材料。再次,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竞争的活力。大体而言,其创作语言主要分为三大系统:一、西班牙语系;二、英语语系;三、安第斯语系。相互之间争奇斗艳,交流融合,精品叠出,涌现出大量世界级的作家和诗人。
简而言之,南美文学乃至拉美文学至今仍然是引领世界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作家莫言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主要是因为他“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正是拉美文学的标志和品牌。
世人一评论文学,首推欧美文学,诚然,19世纪,欧洲文学达到了震古烁今的地步。但我们也要承认,世界文学史是各大洲共同的贡献。就像亚洲,不得不提泰戈尔、鲁迅、纪伯伦一样,说起南美文学,不能忽略一下几人。我个人比较喜欢博尔赫斯的作品,真是入神之作。下面,简短介绍一下南美文学,愿大家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魔幻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关键词是魔幻和现实。现实一词体现了这一文学流派描摹社会现实的特点,而魔幻一词则体现了建立与现实之上的,超现实的、脱离一般意义上的常识的表现手法。魔幻现实主义由此得到了定义,而我国作家莫言,他的作品就被归为了魔幻现实主义。本次就为大家推荐几位南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