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百花齐放的意义

  1. 新媒体对文学的影响?

媒体文学影响

新媒体对文学版块、写作内容、写作角度、写作主体、阅读主体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说下新媒体的理解与定义,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与定义说法不一,我倾向为这种理解:“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这种应该更通俗易懂,全面,准确。 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流行,新传播媒介日益普及,文学版块开始出现分化,最明显带来的冲击是精英文化陷入极大危机,中国文学进入了去精英化时期。大众文学、网络文学开始兴起,文学版块呈现了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三部分。

新科技与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传播,还包括人们的对文学的接受与阅读。互联网、电子数码产品、移动互联网、手机等将纸质阅读推向了电子阅读,而且电子阅读的空间规模正在不断膨胀。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即时性,对信息的快速捕捉性,提供信息的海量性,网络文学往往可以用新潮的言语方式、大胆、丰富的想象,可读性极强的故事情节取胜以及社会热点话题,人们关注度高的话题,根据人们的精神理想和现实追求表达,调整创作实践和发展方向,使符合平民化的阅读喜好要求,在传播途径和吸引大众方面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阅读的主体上,

文学理论百花齐放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媒介的出现,阅读不在仅仅局限于书本上了,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都可以成为阅读工具,从而也改变了单纯的知识分子阅读,普通民众也可以阅读自己兴趣的各种文学创作,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饱满。文学批判上,新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交流反馈的互动性,这为文学批评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容纳了更为大众化和平民性的话语,接受平实、朴素和直接的评论方式,甚至粗俗的评论,但表达出真实声音,这样可建构相互互补的局面,读者通过点击阅读和论坛,进行即时批评,对开放性的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进而参与到新文本的再生成过程中,形成互动性模式。

很多学者,知识分子,包括普通百姓批判,①.大众网络文学功利而媚俗、为媚俗而流于粗鄙化,“玩”文学,亵渎神圣的文学精神;“玩”人生,嘲弄了高尚的人生理想;夸张地表现物欲膨胀,客观上为严重的拜金主义推波助澜;无节制地展示***狂欢,实质是赋予滥性行为以合理性,鼓励道德失范,同时也把作为社会的、文化的和具有美好精神追求的“人”降格到纯动物层次。

新媒体对于文学的影响在于,新媒体特殊的工具属性,可能会创造出特殊的文学状态。新媒体自媒体本身就是有一种百花齐放的言论自由状态的,其发展势必会带动文学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调性。

文学理论百花齐放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要表明我的观点,就目前来说,新媒体对文学发展弊大。

那就简单从以下三方面简单阐述:

1.写作主体:

文学理论百花齐放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学写作更加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写作者素质良莠不齐。当低水平、甚至价值观扭曲作者写出一篇文章,通过更加广泛的传播途径——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话,那么,读者将会接受到一种怎样的文化熏陶呢?

2.写作内容:

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全民写作时代的来临,传统文学中高贵、华丽的写作、抒情,国家、社会、民族责任的承担都渐渐消退,广泛性和通俗性写作慢慢流行开来,写作内容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重消遣和***。

并且,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互联网上的写作者更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写作,渴求得到网友的阅读和点击,甚至更是出现了“写文章就是为了营销”的口号。

在这样一种不良的写作动机驱使下,文学发展着实堪忧。

3.读者阅读:

自/新媒体使得文学的阅读变得随机和碎片化。韩寒主编的《一个》(ONE),发刊词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 新闻越来越杂,话题越来越爆,什么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于是就有了你所看见的《一个》。每天都只有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个问题和他的答案。但也只是一枚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