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经过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在这难忘的节日里,你可知各地乡村的七夕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吗?
古人如何过七夕?
1.穿针乞巧
乞巧大致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那时候的女子都以女红为傲,而织女又是天上心灵手巧的仙女,七夕当天,女子会在庭院里摆上瓜果,然后拿出针线,在月光底下穿针做活,来乞巧天上的织女能够赐福自己,后面还衍生出了投针验巧和喜蛛乞巧,虽然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
2.种生求子
在七夕节当天,古人会在木板上铺上一层小麦或者粟米的***,然后待其长出芽后,再铺在花木上面,以此来装点村落,除此之外,还会将红豆的***放在碗中,浇水使其发芽,然后将芽***下,用红绳穿起来,扎在一起,放在花盆中,称之为生花盆。
这种过节形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求子,古人认为,植物发芽象征着生机勃勃、传宗接代。七夕将这些植物的芽苗放在屋子中,会给新人带来好运,能够怀孕生子,也表达了古人的一种生育信仰,这种过七夕节的方式在清朝时渐渐被放弃,到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3.为牛庆生
牛郎织女能够相遇,全靠着牛郎那头牛的功劳,于是古人们就将七夕作为牛的生日,古人会将野花***摘下来,挂在牛角上,来为牛庆祝生日。在古代,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以重大的节令为牛庆生,表达古人对牲畜的敬重。
感谢邀请
在我们陕西汉中洋县,七夕节这天晚上有着一个独特的风俗,就是“烧鸡蛋”
在七夕节那天不管在自家门前,还是在路边,大家不约而同的自发准备一些麦草、柴火笼起一堆堆篝火。
大家提前都会根据家里的人数选好鸡蛋,并在鸡蛋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大家用标或者报纸,叶子厚厚的将鸡蛋一个个的包起来,放入篝火中,并记下各自家鸡蛋的位置
等待些时候就可以吃啦,烧的鸡蛋不但好吃,而且有不一样的味道,还有对童年的美好记忆深深的回味了一番。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