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分析王昌龄的诗歌

  1. 一个边塞诗人的磅礴大气,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2. 开元盛世时,王昌龄为何写下《出塞》?龙城飞将又是谁?

一个边塞诗人的磅礴大气,王昌龄边塞诗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七绝圣手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七绝的压卷之作。这个飞将到底指的是卫青呢,还是李广?不管是谁都让我们精神振奋。忽见柏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边塞诗人,也有柔情的一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是倒了霉了,不是被破,就是被人打。总之,王昌龄不只是边塞诗人。也是个哲学家

唐朝中国古代的一个辉煌时期。国力的增强,带动文学艺术飞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领土的不断扩张与巩固,出现了很多以“边塞”为题材的诗人。在这批边塞诗人中,边塞诗歌成就最高的当属“七绝圣手”王昌龄,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
王昌龄一生写诗无数,尤其擅长七绝诗的创作,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唐朝的大文学家殷璠对王昌龄的评价甚高,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说王昌龄的诗是“中兴高作”。王昌龄的边塞诗雄浑苍茫,慷慨昂奋,既反映盛唐时代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和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弥漫着英雄主义社会氛围。

其中尤以 出塞 和 从军行 两组组诗最具代表性。
王昌龄的边塞诗中多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愿为国家安边宁民、长治久安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以及盛唐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精神。“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寒”(王昌龄《从军行》),“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等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这种高扬英雄主义气魄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一种盛世进取精神始终引人奋发向上。

文学作品分析王昌龄的诗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答曰:在国家层面,希望国家安定;在家庭层面,希望家庭幸福。这就是诗人的家国情怀,也是所有人的家国情怀。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在他的边塞诗中,都能体现岀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来,以及克敌制胜的坚强信心。但是,频繁不断的护边战争,也使得人民不堪重负,大有对战争厌烦的情绪。

文学作品分析王昌龄的诗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很多首,但我不准备一一道来。故选择其中一首进行赏析。这首名曰《岀塞》,诗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文学作品分析王昌龄的诗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是首先翻译一下,才能够对诗的本身大意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其译文曰:

依旧是那秦朝时代的明月,依旧是那汉朝时期的边关。万里长征连年不断,在边关上征战的亲人至今没有回来。

如果能够任用象卫青、李广那样的人来做守边将帅,匈奴的战马就不敢跨过阴山半步来侵扰中原的人民。

这首《岀塞》正是反映作者当时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情。我们具体赏析一番:

王昌龄是盛唐诗人,他的诗歌以边塞战争为主题,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之四)》、《芙蓉楼送辛渐》。它主要描写戍边战争的历时长久、艰苦,将士们守边的高昂战斗情绪和必胜信心。同时反映边关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人们希望边关安宁的愿望,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还借送别朋友表白自我,对国家一片忠心,即使遭毁谤,被贬职,仍然洁白如玉。通过安慰亲朋,表示对毁谤者的挑战。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家里比较贫困,被困于繁重的农事中。直至不惑之年,得中进士。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是《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的诗磅礴大气,雄浑高昂,积极向上。这首边塞诗,作者希望能够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乱,使百姓都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

纷纷扰扰的战事从未停息过,从秦到汉再到如今,战争带来了多少的灾难。作者对生命的陨落,对百姓的苦难,对将士的艰苦,都报以深深的同情。

***盛世时,王昌龄为何写下《出塞》?龙城飞将又是谁?

***盛世,伟大爱国诗人王昌龄写下《出塞》这首诗,目的是为了提醒唐朝当局起用“飞将军”李广这样的良将,早日结束长期与匈奴的战乱,把胡人赶出塞外,以安国安民,体现了王昌龄深刻的爱国情怀。其次,以“出塞”为题也是为了纪念和亲政策的王昭君,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首领单于,换取后来几十年的边疆安宁。王昌龄和王昭君同一个姓氏,王昭君代表的是一个民族象征一段历史,做为爱国的王昌龄无不引以为豪,体现了王昌龄的家族情怀。

谢谢邀请:我们知道王昌龄,都是从小时候语文课本边塞诗中了解的。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昌龄的才华有些被低估。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说:“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可见他的才华不逊色于同一时期的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家

 

《出塞》是王昌龄的一首名作,***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描写戍边军士的爱国情怀,激越豪壮、气势磅礴。诗人从写景入手,描绘出一幅冷月边关的苍凉景象,暗喻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同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前两句写雄伟的城关,既对历史上侵略战争的回忆,又见证了将士们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悲壮。后两句用西汉时期名将卫青袭龙城的事情,比喻唐代出征守关的将士们报效祖国、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王昌龄公元698年,出生于太原。自幼家境贫寒,靠农耕维持生活。农耕之余,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

唐朝的时候,有志青年都渴望投身军营、报效国家。初唐时期,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曾喊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王昌龄也是一样,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军旅。他在大西北边塞从军三年,多次去玉门关、大漠戈壁等边关哨卡,亲历战事的艰苦与凶险,体验到边关将士保卫国家的决心和斗志,期间他写了很多首“从军行”的诗。《出塞》是其中之一。注: 龙城飞将指的是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