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与小事

  1. 科学观察与文学观察、艺术观察有什么不同?
  2. 怎样看待戏曲的综艺化?

科学观察文学观察、艺术观察有什么不同

科学观察做试验,用仪器;文艺观察用眼睛,用耳朵。

科学观察用计算机统计分析;文艺观察用心理分析。

科学观察经常很多人一起观察;文艺观察总是一个人观察。

文学作品与小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观察后有要求一致的结果,文艺观察每人有一个结果。

科学观察有时用强酸破坏对象;文艺观察不敢破坏对象。

科学观察的表情经常愁眉不展;文艺观察的姿势经常手舞足蹈。

文学作品与小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观察赚钱;文艺观察花钱。

科学观察不可以带女友,文艺观察流行带女友。

科学观察可以持续几百年;文艺观察不能持续一整天。

文学作品与小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观察穿着白大卦;文艺观察吃着苞米花。

科学讲究的是,发现文章结果。

文学讲究的是看见,有文字表述。

艺术讲究的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借助于艺术的载体,表现出来,让别人看的赏心悦目,寓教于乐。

科学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探个究竟的一种行为。

文学实用,文字记录,人们的生活,用自己情感,用自己眼睛发现的内容,完全的表述在纸张上,用这样的一个载体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梦想。

让人们除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大智慧。

艺术就不同了,艺术可能是平静的,也可能是抽象的,或者是夸张的。

各种的手法都可以使用,最终展现的,还是让别人充,内容中感受到生活给你带来的不易,或者憧憬与希望。

@王烨艺述汇


科学观察、文学观察、艺术观察都是以人们的视觉观察客观事实的属性。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区别的统一。科学是用严谨的观察去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文学是用深刻地观察去提炼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物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是以审美的情感观察去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社会生活存在的美。

科学家通过对客观自然界的观察,收集出有科学依据的资料,经过提炼和研究出有科学成果和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的大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主客观对立统一的产物。没有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就不能产生科学成果和科学理论。

文学创作要从观察社会生活各方面做起,从自己身边观察起,这是深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但是仅停留在这一步是不够的。观察社会生活要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要深入社会生活提取有特色的素材,这就要求艺术家善于观察和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能力。表现出能以敏锐地抓住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的哪些不太明显、但很典型的特征,再根据艺术创作的要求加以选择和提炼。

首先,谢谢邀请。

觉得,可以用以下三个“不同”来区分它们。

一、科学的观察,没有主观情感因素,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待、论述万物。

二、文学的观察,主观色彩浓重,注重和关注事物的情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启迪人们的思想

三、艺术的观察,与文学类似,不同的是从外观的美感出发,关注视觉印象,色彩及造型等等

比如看一棵树,以胡杨为例:

★ 科学说:

胡杨,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杨属的一种植物,归杨柳科。是中型落叶乔木,树干直径可达1.5米,叶阔清香,木质纤细柔软,且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树种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的沙漠地区,耐盐碱,抗风沙……事无巨细,涉及方方面面,什么,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分布范围,以及生物经济价值等等。从生态现状、植物历史、自然繁殖,去分析,细化它的过去和将来,我觉得,它更注重活着

春天桃花开了,代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三种人眼中的桃花分别是什么样子呢?

桃花属于什么科什么目,眼前的这株桃花是哪一个品种;和其他品种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变异?

今年桃花的花期较往年是有所延后还是有所提前?这说明了今年的气候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这株桃树经过了怎么样的病虫害处理?处理过程是否科学?

这些可能是从科学严谨、实用的角度来看盛开的桃花。

桃花属于中国本土最古老的花种之一,能被文人雅士和市井红尘共同追捧,其文化内涵丰富得很。

诗经里“桃之夭夭”,让人想起桃花燃起时候,漫山遍野的热烈,像极了爱情的绚烂。

中国人心里都有着一个关于“桃花源”的向往,正是在落英缤纷里,我们寻得生活的安定与祥和。桃花寄寓着我们民族的追求和精神的寄托。

写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代“诗豪”刘禹锡因为两首“桃花诗”被贬谪出京二十四年。第一次被贬十年,回来后却讲“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次被贬,十四年年后再次回京,又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原来绝美的桃花也可以象征读书人不屈的风骨傲岸。

昆曲《桃花扇》,其得名不也和桃花有关吗?风尘才女李香君不肯委身卖国贼,以死明志,额角鲜血迸溅到和青年才俊侯方域定情的扇子上,杨龙友以血迹为桃花,点染扇面,称作“桃花扇”。原来桃花一样可以蕴含深切的爱国大义。

怎样看待戏曲的综艺化?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声乐,器乐,道具,舞台,服装于一身,既有传统的一招一式的规范表演,又有说笑,道白及哑剧的灵活表演。它的综艺性很强,对演员要求很严,一般从业者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基本训练和一到三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后才能正式上台表演。戏曲中的有些所谓绝活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苦练后才能掌握。正是这些综艺性很强很深的戏曲很难全面掌握,演员流失严重,观众越来越少,戏曲界普遍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界,存亡与否,这就是机制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