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链接

  1. 你们为什么爱好古诗词?

你们为什么爱好古诗词

近年来,国学热又一次掀起狂潮,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国学培养,把他们送到“私塾”学习学校也开设相应课程丰富学生生活,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国学类节目,国学热的背后反映的是文化传承和延伸。但这些真的能培养对国学的情感吗?

我作为已经实习过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想说说我的看法。对于诗词歌赋的热爱应该是源于骨子的真挚,并不是通过生硬的背诵而来。就像经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们并不懂文学,只是浅尝辄止一样。在大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学习的是考点,和考试关联不大的就一言概之,其实不是老师不想讲,而是实属无奈。古诗词往往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一般为六到八分,很多学生觉得背下来就行了,错了也没关系,反正分值不高,就忽略了古诗词。而老师在讲授古诗词时往往过于概括,没有创设情景,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了古诗词的尴尬局面。

我认为,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中最为夺目的珍珠,通过古诗词,感受古人或是豪迈,或是婉约,或是怀才不遇,亦或是思归念友的情感。每个平仄、音韵都传递着古人的无限情丝,诗词能够叩响古今的大门,使得我们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所以,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人借诗歌传达的感情,掌握诗人的写作特色和手法,做好相应的积累。这样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知识储备。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作用古诗词,打造自己的写作亮点,提升自己的文笔

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链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诗词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更是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教育界同僚的思考,也值得每个中国人思考,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因为古诗词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文化中的精髓,虽精简短小,但含义深刻,充满艺术,给于一种画面,一种意境,一种说不出的美妙,它读起来也郎郎上口,让人留恋忘返,也象一曲音乐一首歌。它也是自古文人表现喜怒哀怨的一种方式,感悟人生酸甜苦辣的一种表达手段和文字。它也是来自内心的,一般的人是不会理解和懂得,它还具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魅力,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骄傲。它让人一看就想读,想学,想写,所以……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本来以为自己从儿时就与古诗词结下缘分,这个问题是提笔就能回答,待到写时,却突然间觉得不知从何说起了。尴尬。思来想去,还是植物学界“光合作用”的说法更为形象,是啊,对于喜欢古诗词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古诗词不就是诸多精神能量的来源嘛。

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链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古诗词能给人以力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奋斗都是贯穿一生的主题,但在这当中也会有诸多的困扰、迷茫,奋斗的意义也成为了终极之问。于是,自我激励就显得非常必要。古诗词中一些大气磅礴的诗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其中蕴含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气神,使逆境奋起也有了丰厚的底蕴。不信你看,李白在《行路难》里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年的苏轼仍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二,古诗词能给人以安慰。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但在很多时候是非常脆弱的。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不是文人的专利,而是生命的常态。人生不满意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但忧伤、郁闷的情绪总需要出口,总需要释放。不然,黑灰色调真能把人给憋闷死。对于有情人的分别之苦,秦观是这样写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感情只有是真挚的,才能经得起考验,也才会是真正的长久。面对挚友离别,王勃潇洒的挥挥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有比这更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吗。

第三,古诗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始终认为,很多古诗词都是绝佳的语言艺术,有豪迈之美、恬淡之姿,有湖光山色,也有冷月边关,让人流连忘返,让人一咏三叹,又让人拍案叫绝。不要说“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里的月色朦胧和千年之叹;也不必说“诗家天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潇洒从容,初心不改;更不必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妙趣横生……古诗词的美,不施粉黛,自然而然,她的美需要用心品味,她的美同样可以滋养人生。

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穆清文学理论 百度网盘链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借诗人余光中对李白的评论做个结论吧“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其实,古诗词的魅力、意义远远不止于盛唐,在于一众诗人在某个瞬间说出了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期许,我们的无奈,壮哉古诗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