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主义文学是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流。他们主要的特点是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去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伤感主义者没有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心里总是有无限悲伤,类似悲观主义者。
⒈十八世纪后期产生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个文学流派,由英国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斯泰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1768〕而得名。十八世纪后期,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矛盾更为尖锐,大批中小资产阶级深感贫富悬殊和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地位难以保障,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又不理解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于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哀怨油然而生,感伤主义正式中小资产阶级这种情绪在文学中的反映。
⒉感伤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置感情于“理性”之上,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揭示其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塑造的人物大都有多愁善感的敏感特征,以唤起读者的同情怜悯。他们对劳动者的疾苦也表示同情,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但也有些作家放任个人情感。甚至讴歌死亡、疾病、骷髅、坟墓、黑夜,充满悲观情调。他们最喜用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