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往事成为回忆时:这是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味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仅以此文记念狄更斯二百年旦晨)
《老人与海》……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小鱼也没逮住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最早最有名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场白: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
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小说开头,37岁的渡边在波音747飞机即将降落在德国时,听到一曲《挪威的森林》,突然万分感慨。这个开头很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整个***的原点,决定了通篇感伤、怀旧的气氛。它所怀念、所感慨的也不只是一个少年青春期的恋爱故事,而是涵盖了六十年代末的日本社会所特有的迷茫和***。
飞机上37岁的渡边,显然带有村上春树本人的影子;在寄宿学院读戏剧专业的渡边,显然是以作家本人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就读的经验为原型。也就是说,书里的主人公和书外的作家,在年龄、时代、气质、身份上,或者说在整个人设上,都是高度一致的。
***开场时机舱里播放的歌曲最终引出了直子的那句话“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这样存在过”,也直截了当地点出书名的出处。这首名为《挪威的森林》的歌曲是六十年代披头士乐队的作品,也是直子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歌词大意是:男孩在睡梦里感觉女朋友的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神秘、无边无际,醒来却发现房间空空的,不见了女友美丽的身影,房间像森林一样孤寂,昨夜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男孩在茂密的森林深处彷徨。
村上形容它是一支“静谧、忧伤,而又令人沉醉莫名”的曲子,这种梦境般的虚无感,既可以说是村上印象中的青春期的氛围,也可以说是整个六十年代的象征。当时,嬉皮文化在欧美各国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到处充满变革的味道。日本也深受影响,***中的年轻人时常谈起嬉皮士的音乐和电影;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爆发了安保运动和“全共斗”学生运动。村上在访谈中曾说过,“60年代末期或许是一塌糊涂的年月,但拼命活着的实感还是有的……时至如今,的确有打动人的地方。”
从这些闪光的词句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村上春树的语言魅力:简洁,具象和抽象都能达到极致,富于想象力和实验性。这应该和他一开始创作时的习惯有关:用英语写开头,找到感觉了再自己翻译成日文,继续往下写。虽然有人指摘他有破坏传统日语的嫌疑,但也无法否认他事实上用实验性、近乎冒险的手法,为自己开拓出一种超越本土语言局限的新文体。
他的文字里萦绕着丰富多彩的爵士乐,充塞着消费主义时代丰富多样的商品名称,再加上似乎没有国界限制的故事背景,使得他的文字极具弹性,通篇贯彻个性,让人读一页就能确定“这是村上春树的***!”这样的***天生就有传播基因,适合被译成外文,构成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