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榆钱的文章是谁写的

  1. 头条里有几个人经历过莫言书里的情节?

头条里有几个人经历过莫言书里的情节

我68岁了。1954年生人。我一生幸福,没有受过解放前那种被剥削被压迫的苦!感谢中国!感谢祖国!!感恩中国***!!!

现在的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好的国家!应该赞美和讴歌!!!

我插队下乡是1***0年1月(户口转到乡下是1969年12月)

榆钱的文章是谁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历过:

(1)捡麦穗:

我们那里种麦子极少,看人家农民捡过稻穗、捡过大豆粒。知青一般不捡,捡也是玩儿。收割后(庄稼拉走后)的地里没人管,随便捡。当然收割时认真一些,能捡到的粮食很少了。

榆钱的文章是谁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挨饿:

70年代初我下乡时很少挨饿了。如果前一年欠收,交完公粮后分的粮食少,到了第二年春天粮食不够吃,会以生产队为单位去公社粮库为社员和知青购买“返销粮”。大米白面肯定买不到,但是玉米还是有保证的。个别孩子多的社员家庭可能还不够吃,但不至于饿死人了。

至于60年代初的一两年,我当时在上小学,住在城市里。我市居民每月供应的粮食里有大约三分之一“代食品”(秸秆磨的粉),吃了能解饿,但是大便很困难。没吃过煤块,吃过野菜,吃过“榆树钱”。

榆钱的文章是谁写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经历过艰苦奋斗物质贫乏的年代,不可厚非是事实,至于越吃越香的煤块,一个村庄一天饿死十八个,也许只有山东高密,饿死人被野狗拖去吃,为什么不把野狗杀死填饱肚子?显然莫言的作品夸大嫌疑多,再苦再饿总比战火纷飞的解放前强上万倍,珍惜今日幸福富强的生活,都是***老一辈艰难困苦打下的基础,他的作品只能参考对照,不能完全当真。

我是65年出生的,我哥比我大6岁,我姐比我哥大三岁,我比我弟大三岁。

从我们兄弟姐妹的年龄差应该能看出来,中国60年61年出生的人口特别少,特别特别少。即使没有经历过的人,从这样的普遍现象,应该也大概能想到,那两三年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最困难的年代,但是我记事的时候,全村人包括支书队长的家人,“偷”地里的庄稼,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粮食,根本不算是偷。

莫言跟母亲拾麦穗被看青的推了一把,严格讲不算是打。我跟着姐姐拾豆子,也被没收过筐和镰刀。夺的时候也有推搡。实际上这就是两个人争粮食,没有谁对谁错。当然,大男人打小脚女人,毕竟不好。

我母亲跟莫言的母亲同代人,但不是小脚,所以需要跟生产队干活,没什么机会去干自己的活。我们这里没有自留地,孩子拾多少庄稼,对每个家庭都很重要。

莫言没有对事实夸大,更没有编造,这就是当年中国农村真实场景真实生活状态。我们可以喜欢他的小说,但绝对不能上升到政治高度去解读他们的作品。侮辱人格,认为他是先研究西方价值观有意迎合,那是有阴暗心理的人以己度人。

文学作品里读出什么,得到什么思考,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而不是取决于作家

。。尤其是丰乳肥臀,连续借六次种,特别是为了引起瑞典文学奖相关人员的注意,还要专门安排借瑞典神父的种,而且,一下生了个双胞胎。

。。这样的情节,莫言家,或者高密那个地方真的发生过?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