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文系两个相近专业,开设课程有重合。如果你喜欢文学,那么就选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系统了解文学史,学习有关文学作品。如果想对汉语有更多了解、研究,或做汉语教学工作,可以选择汉语言专业,可以系统了解汉语的发展、演变,学习语言学、音韵学等课程。
简言之,两者侧重点在:汉语理论,等语言概论教学,字词句等;汉语言文学研究现代、古代等文学:编辑写作。看好汉语言文学,侧重于写作基础理论,因掌据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方法论。
汉语言侧重于语言方面,例如,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学习,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语言发展史,语言学概论,语义学,语法学,词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虽也学习文学,但不深入学习。汉语言文学相反侧重于文学方面,古代文学,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都需要学习。
这是两个十分容易混淆的专业。中文有三个并列的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其课程既有交叉,又各有特色。不能说那个更好,只能按个人兴趋和需求進行选择。
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没什么区别,更没有哪个更好一说,指的都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只是人们在平时讲话的口语中,喜欢将“汉语言文学”简称为“汉语言”,由此造成了人们的误解。
硬要说二者区别的话,只能从字面上来说区别,二者的区别正是,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相比,少了“文学”。
字面上,汉语言仅仅指的是汉族语言相关的知识,譬如汉语拼音、语法、语义、修辞等。
而汉语言文学,除了汉语言,还包括汉语文学,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
我1982年大一就学文学理论课了。这门课是我学得最好的课之一,水平在班里明显领先。读研究生,专业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文学理论也是密切相关。
不幸的是,毕业以后没从事专业,而一直干的是实际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也没有脱离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没脱离写论文、写经验材料这些活儿。还真应该感谢当年学文学理论打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的观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这些观点表达出来的功底!
推荐目前最新的文学理论著作书目,我没有发言权了。时间过得太久了,在这方面我没有持续用功。只能回忆当时的情况,算是历史了。那个时候权威的、综合性的文学理论著作是以群、蔡仪的,作为专业参考书,老师列的书目中有这些书。我们用的教材是本系的三位老师编写的,这三位老师都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专家,都给我们上过课。三位老师的名字,到现在都能记得:李衍柱、朱恩彬、夏之放。考研究生,文学理论是其中一门课。我在准备这门课的时候,除了看权威读本、本系老师读本外,还重点看了当时中央电大刘叔成的教材。刘叔成的教材对文学理论的论述很详细、很条例,看过以后收获颇多。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是一对双胞胎。两者都是文学艺术殿堂里的劳作者,艺术园中的园丁。文学创作是艺术的实践,文学理论是文学创作的经验方法的总结。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创作犹如盲人摸象,不明就里;如果没有文学创作为基础的探索实践,文学理论就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故两者谁也离不开谁,相辅相成,携手共进。许多作家先开始文学创作的实践,后再进行文学理论的总结,相得益彰。有的专家专事文学理论研究,也可以转为文学创作。所以就此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需一样繁荣。中外文学理论的相关书目也非常多。
国内作者著述的可推荐: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王先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文学经典的挑战》,孙康宜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4.《文学符号学》,赵毅衡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9。
国外作者著述的可推荐:1、《寻找权威/文学理论概论》,(加)史笛文·邦尼卡斯尔著 王晓群, 王丽莉译。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 特雷·伊格尔顿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著 谭君强/译 万千/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小说理论》,(苏)М.巴赫金著 白春仁,晓河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5.《***面面观》,(英)E.M.福斯特(E.M.Forster)著 朱乃长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6.《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英)伊格尔顿著 伍晓明译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7.《文学死了吗》,希利斯·米勒,广西《文艺对话集》。
文学理论往往代表一个[_a***_]某种导向性的创作倾向,带有鲜明的作者观点或社会大众某种偏爱。可以中外作者,时代近远比较着看,对某些观点的理解可能会更加全面一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