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把所谓的伤痕文学定义为“怨妇文学”,我同意是怨妇文学,不同意还是怨妇文学。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的生活,吃苦受罪受难是必然的。新中国在战争的废墟上建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改变一穷二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有极个别文人觉得它们吃了大苦,受了大难,遭了大罪。
改革开放,言论自由,这些文人有了发泄的自由,于是,就像怨妇一样不停的诉新中国的苦,诉它们受的难,诉它们遭的罪。
这个定义很有道理。“伤痕文学”的作者的着眼点,都是个人或极少数人的遭际和感受,过度渲染一己悲欢和杯水风波,而不是着眼于国家、民族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命运,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因此,说“伤痕文学”是“怨妇文学”一点儿都不过分。
同意。人生谁没坎坷?关键是立场问题。抗日战争,***中我们的那些前辈们舍生忘死,有很多人没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那些活着的革命者虽然没多少文化,却写出了《敌后武工队》巜苦菜花》《林海雪原》巜红岩》等快炙人口的小说。
相比那些伤痕作者们,把自己的一点委屈定义为时代的错误,对己的不公,与怨妇何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