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柳永文学理论

  1. 如何客观评价柳永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

如何客观评价柳永宋代文坛上的地位?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绝不亚于苏东坡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贡献,往往从他的地位来看,往往是作了***的人,他的贡献才大。但是我们要把历史拉长了看的话,那些当年的万户侯,也不过是粪土而已,也不过是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而已。真正能被历史所记住的,才是真英雄!这就是叔孙豹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没有高尚的道德,没有伟大的事功,但是有传之后世的作品,这就是不朽。

柳永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这一点来看,一生穷困潦倒却又红粉无数的柳永,一生追逐富贵却死无葬身之地要靠歌姬小姐妹们凑钱才下葬的柳永,却实实在在地活在了历史的深处,活在了宋词的高处。

纵然柳永不符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但是柳永实实在在地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柳永,是站在宋词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上,把宋词带向一个更广阔的的空间的词人,柳永是给宋词的王冠镶上明珠的人,他是把词的情感属性、词的音乐属性发挥到极致的人,他是把贵族性的词、贵族性的情感转变为普通大众的朴素情感的人,他是把词带向民间,极大地扩大了词的传播范围的人。

柳永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对词的贡献上来看,柳永可以说是北宋第一人!

下面,我们来具体论述。

第一,柳永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引领了宋词的时代发展。宋朝虽然军事实力不咋地,经常被胡人欺负,甚至要花钱消灾,但是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却相当高。当时的开封、汴梁称得上是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市民意识开始兴起,民间文学开始发芽,全社会进入了狂欢的时代。当时各大城市的***场所遍地,绝不亚于现在的大城市。而词的发展的进步不大,起码在柳永之前是这样的。柳永之前的词坛大家,太平宰相晏殊,文坛领袖欧阳修等,基本上是继承了唐、五代的花间词风格,虽然他们不再那么露骨,不再那么暧昧,但是呈现出来的无非是富贵闲愁的贵族气息。所以说,这个时期的词,类似于意大利歌剧和咏叹调,是一种高雅的、贵族文学,说严重一点,无非是莺莺燕燕的百无聊赖的感叹而已。然而,市民文化兴起之后,普罗大众对这个并不感冒,他们希望能找到能为市民阶层代言的人,这个人就是柳永。柳永的词,描写城市的生活,描写歌女的生活与爱情,这些都是市民们喜欢的。所以才有了“有井水处”的地方,都喜欢柳永词的原因。

柳永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柳永改变了宋词的形式,从原来的小令,发展为慢词。尽管情感的表达可以意味深长,但是一定的情感一定需要一定的词汇来表达。在晏殊、欧阳修和晏几道们,坚守小令的形式的时候,柳永大胆地并始终坚持慢词的创作,配合音乐的起伏,慢词的字数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可以尽情地抒情,而不必要受到字数的限制。他可以加上通俗的、口语的东西,这样就把宋词的贵族化冲淡了,让宋词变成了平民的、更利于表情达意抒***感的形式,这也让宋词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以词力而论,小可认为,柳永在宋朝可排第三,仅位于易安,幼安之下。

其实,世人对柳永存在许多误解!

我指的不是人,而是词!

小可固执地认为,能写出一百首词不叫能耐,能写出一百首不同风格不同技巧的词才叫本事。

而整个宋朝,符合这一点的不外乎范文正,柳屯田,李易安,稼轩,陆游等数人,并不包括东坡,白石,美成。

柳永的词绝大多数是艳词,而这些艳词相当于职业行为,而为他要吃饭,他要活着,他要留着这个躯体找机会证明自己还可以做出一些济世安民之举。

拿职业行为去衡量艺术水准,这不公平。

王羲之的职业是右将军,不是书法家,为什么不按治军水平来衡量他?

武则天的职业是皇帝,不是家庭妇女,为什么不按社会安定指数来衡量她?

柳永也是如此!

在《千古词家点将谱》里,我把柳永位列稼轩、后主、东坡、梦窗、易安、白石、永叔、少游之后,排在第九,并作如是评:词情风流,情癫大圣。词因柳七,由短及长,渐入寻常百姓家

当初之所以发狠要学填词,就是因为喜欢上了柳永的长调慢词。谈及柳词的地位,我认为凭借他的“三创”与“三长”,在灿若星河的千古词家中绝有一席之地。

(1)拓展了词的形式,创作出大量长调慢词,使宋词融入了更多的情节元素。

(2)丰富了词的语言,许多白话俚语直接入词,使宋词由殿阁声乐变成流行歌曲

(3)改变了情感艳词的创作角度作者口吻由先前第三人称的思怨之妇,变成第一人称的浪人游子,使男性词人放胆敢于以个人身份填作婉约词。

(1)气象博大而幽远,柳词神致空阔,大阖大掩,收放自如。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写景真切而具实,摩景状物细致入微,予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戚氏》――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3)寄情哀婉而飘逸,柳词虽格调不算高雅,但常让人铭感五内心与共鸣沉沦但不失俊逸,哀婉但不失风流,情怀之悠远殊不易师法。 如,《曲玉管》――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雨淋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