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利玛窦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会被判凌迟?

明末清初,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蜜月期”,西洋传教士在中间扮演过重要角色。他们来的直接目的,就是传教。为了历史文化悠久的神州大地找到传教的突破口,传教士们表现出对儒家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并将其教义与儒学相结合。他们的工作也超出传教的范围,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传播科技,甚至进入仕途。

当时,一批传统士大夫也渐渐热衷于在科技方面有所成就,传教士具备的近代科学,恰好成了他们渴望学习知识。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在与传教士的科里交流中形成“会通”的见识,他们把这种文化交流看成是学习机会,并积极地将学来的科技知识用于制订历法、水患灾害、军事等领域

对于这种演变成势的文化交流,朝堂并没有形成一致看法,朝廷分为容教派与反教派,在对待传教士的态度上就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时而和谐相处,时而针锋相对。

利玛窦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容教派占上风时,许多传教士都能得到重视。崇祯年间,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就曾受到朝廷重用,参与过铸造火器和修订历法等工作。

清军入关后,汤若望继续受到清廷重用,他曾多次陈述西洋历之长,并准确预测了日食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最终说服多尔衮,从顺治二年开始,将其参与修订的新历《时宪历》颁行天下。汤若望也因此被多尔衮任命为钦天监正。此后,汤若望力图独尊西洋历法,并压制守旧的钦天监士人。

顺治二年,汤若望“以修补新历全书告成,恭敬御览”。他因有功于朝廷,地位也节节攀升,甚至被顺治尊称为“玛法”(满语意思为爷爷)。因为满清处于兴起阶段,皇帝以及部分王公也有开拓进取精神,他们既吸收汉文化之精华,对西洋文明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较少有“华夷之防”的观念。

利玛窦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顺治、康熙交替之际,反教势力开始占据上风。

顺治十四年,为了回应汤若望的压制,已被解职的钦天监***科的吴明煊上书,控告汤若望剥夺***科的本职工作且西洋历法有误。但在奉命实际测量时,***法推算有误,吴明煊不仅没有扳倒汤若望,自己反而获罪。

汤若望因备受顺治信任,以杨光先为首的士大夫心怀不满,他们写了一系列的反传教士和西洋历法的文章,并广为传播,但终顺治一朝,也未威胁到汤若望的地位。待顺治去世,鳌拜便代表这批保守士大夫的意愿,对汤若望群起而攻之。

利玛窦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杨光先由于有文化本位的观念,以正统卫道士自居,将中西历法问题上纲上线,借助政治力量排斥西洋历学以及传教士。鳌拜有很强的权利欲,对西方文化敌视对待,并对西洋历发全面攻击,以至出现恢复旧历的气氛。

清朝汤若望案,实际上是开明派与顽固派的一场较量与冲突。汤若望冤案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顽固派认为: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

汤若望虽然是传教士,却也是一个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主持修编的历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但他在中国朝廷入职遭到了清朝顽固派的攻击,他们认为汤若望身为西洋人,非我族类,不可重用,叫嚷: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

第二,遭嫉恨形成历史上有名的“康熙历狱”。



汤若望向朝廷呈递了历书范本一册,有根有据地指出了旧历的七大谬误之处,并准确预测了8月1日的日食。汤若望所阐述的天学道理得到清廷的认可,朝廷决定***用汤依新编制的新历,定名为《时究历》,并在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这一切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嫉恨。

第三,汤若望曾是伽利略的学生,对中国科技多有贡献。



1644年7月,汤若望向清廷进呈了三件仪器:浑天星球一架,地平日晷一件,望远望镜一台。他还呈递了历书范本一册,并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朝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这同样遭到顽固派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