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文帝时期,自从独孤皇后去世以后,杨坚也渐渐的***无度,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了,那时候杨广的太子之位基本稳定了,这么多年都等下来了,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做这多此一举,遭人唾弃的事,同理,一些史书上说他当着杨坚的面调戏杨坚的妃子,也有抹黑之嫌。
2-另一方面,隋炀帝开凿的京杭运河虽然是为了个人私欲劳民伤财,引起民愤,但是从长远来讲,对后世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也算是无意中的一个历史功劳
3-隋炀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实际上征服高丽的人,当时隋炀帝打高丽,把高丽***逼得走投无路了,都商议好准备投降了,结果国内农民起义,所以才退兵返回,从而错失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杨广是隋文帝的二儿子,按封建社会传位给长子的做法,做皇帝的应是长子杨勇,而不是杨广。杨广的皇位是他矫饰篡夺来的。
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都崇尚节俭、而太子杨勇生活却很不检点,还宠爱着一个不为母后喜欢的妃子。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却很有心计,处处迎合隋文帝和母后的心理,故作节俭,不好声色。他进京时,有意将自己的车子和仆从装扮得很朴素,他在家中,有意将乐器的弦卸了下来,还让它蒙上灰尘。他母后去世,他在父亲面前装得哀痛欲绝,不吃不喝,背地里却让人将美味佳肴装在竹管中带给他吃。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拉拢朝中最有权势的杨素替他说话。杨素也是一个野心家,认为杨广对他有利,于是,经常在隋文帝面前讲杨勇的坏话,建议隋文帝改立杨广为太子。
隋文帝在杨广的欺骗和杨素的活动下,真地废除了杨勇的太子身份,并将杨勇交杨广管束。杨勇曾多次要求见隋文帝说明实情,都被杨广挡了回去,杨勇急得没法,有一天,竟爬到一棵大树上,对着隋文帝居住的仁寿殿拼命喊叫,希望能让隋文帝听到召见他。隋文帝真地听到了,便问杨素是怎么回事,杨素趁机说杨勇神经不好了,隋文帝信以为真,没有召见他。
后来隋文帝病重,杨广非常高兴,急不可待地写信给杨素,询间文帝死后他怎么办?没想到,这封信被误送到隋文帝手中,隋文帝看后大怒,连呼“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隋文帝想重立杨勇为太子,但为时已晚。杨广怕事情有变,于是,派心腹张衡将他父亲隋文帝杀死在仁寿殿中。张衡将隋文帝拉起来刺杀时,“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非常凄惨。杨广杀死父亲之后,接着逼杀了杨勇和杨勇的十个孩子,终于篡得了皇帝的宝座。
(网络图片)
晋王杨广,又名杨英,长相俊美,自幼聪慧,深知如何讨得父母喜欢。他知道父母崇尚节俭,便在父母来到王府时,让自己的姬妾们躲起来,和自己的正妻萧氏一起走到大门口迎接,特意找来一些年纪大姿色一般的父母,身着带补丁的衣服侍奉父母。并把王府里面的乐器弄断装作很久没碰过的样子,由此获取父母的好感。更在母亲面前挑拨,偷偷告诉母亲,太子不喜欢他要毒害他。杨广又联合大臣宇文述,杨素,清除支持太子的大臣们,最终谎称太子谋反,迫使文帝废太子,立杨广为太子。
开皇二十年(600)是文帝诞生六十周年,文帝自觉精力衰退,于是日常政务交给杨广处理,只参与重大事务裁定,自己颐养天年,改年号为仁寿,意思是仁者有寿。
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刚过完生日不久,就病危了。 当时有种说法是贪恋皇位的杨广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于是找杨素商议,结果杨素回信却阴差阳错地被宫人送到了文帝手里。据赵毅《大业拾遗记》和马总《通历》记载,文帝发怒,欲召废太子杨勇。谁知走漏风声,杨素***传诏旨召东宫兵士入仁寿宫宿卫,又另张衡入宫侍疾。此日文帝遂驾崩。不过此说事涉暧昧,不足为凭,疑是出于唐初史官因政治上需要而添加给隋炀帝莫须有的罪名。 毕竟当时杨勇被废的前两年,他的三弟杨俊就已经被废。四弟杨秀也遭废黜囚禁,失去王位。政敌早就肃清实在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篡位。而他的五弟杨谅也杨广即位后,除名为民,削去皇籍,终身幽禁。
隋文帝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幼子杨谅。五子均由他与独孤皇后所生。文帝一日对侍臣说:“前世帝王。常溺嬖幸,太子的废立,常常由此而发生。我旁无姬妾侍伺,五个儿子为同一母亲所生,古来很少。可称为真兄弟!岂若前代帝王多有内宠,导致孽子纷争,无休无止,这实在是亡国之道啊!” 没想到文帝的话,打脸来的太快,就在他生前死后,父子兄弟互相猜疑,彼此相斗。五个儿子,无一善终,大随王朝也由此覆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