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当代法国文学界以及当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其他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难以企及的。
第一,文本理论的内涵:
在罗兰.巴特的眼中,文本不是产品,不是最终的成品,而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实践,并永远处于一种变成崇拜对象的过程当中。从静态上来说,由于编织的无规律,文本也就没有确定性的结构和规则,是多元化的,文本之间是互文的,即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所以,文本是复数的;从动态来说,文本是在写作和阅读的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的生产过程。
第二,作品与文本的区别:
罗兰.巴特认为作品是具有实体的物质存在,而文本是创造的过程性存在。作品是自行显示、呈现的;文本是人们论证、阐释出来的。而且,文本突破了题材和固有习俗,强调不稳定性,不像作品被认为有固定、确切的意思,所以,作品是接近所指的。
第三,文本理论强调读者参与创造:
他将文本区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据此,也将读者分为“消费式”的读者和“作者式”的读者,并强调读者对“可写”文本的主动发现、完成和再生产意义,在消费文本的同时,也在生产文本。
第四,文本理论的阅读和意义:
他认为文本是语言创造的一种体验,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抽象领域,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语言空间,是语言的游戏。他进而提出了文本的复数、文本的繁殖性,并论证和深化了由克里斯托瓦提出的交互文本性理论。阅读、意义、文本,这三者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在此,我们必须指出“文本无中心”。“由于没有中心,在无限的意指过程中,每一个所指又变为新的能指;符号的意义或意指过程无法停止和终结。”
结语:综上所述,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在对作品与文本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创造文本的一系列关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影响研究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的根基在于各民族文学的相互接触和交流。 影响研究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均不属于影响研究的范围。
“理论入侵”、“后理论”等。
文学研究中出现的另一类现象,是致力于论证某部作品或某一作家的创作是接受某种理论影响的结果。这种研究,似乎只是证明了理论对于创作具有先验性的指导、规范和制约作用,而完全忘记了文学创作其实是作家自由想象、独立构思的结果。如一篇关于“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空间书写”的论文,其论述路线是:空间理论—空间***的崛起—作家的空间观—作品的空间书写。由于作者的强制性论述,纳博科夫***的空间书写,仿佛只是“空间理论”在作家创作实践中被出色运用的范例,而纳博科夫的***则成了“空间理论”的传声筒,也成为“空间研究”具有有效性的一个例证;作家的空间书写,好像只是呼应了“空间理论”这一“显学”和“空间***”的崛起,而他自己的“空间书写”的独创性在哪里,却完全不见踪影。这样一来,***乃至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变成了这一或那一理论的演绎,作家们所做的工作被视为仅仅是以人物***、生活图景的描写与展示为这种理论提供佐证。
在当今的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兴趣和讨论的话题就是“后理论”。确实,面对当今文学理论的衰落和文学研究的低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均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本人作为一个对文学理论的未来前景抱有乐观态度的文学理论工作者,始终对文学理论的现状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在文学理论失去轰动效应后也对之不感到失望,而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更是抱有信心。
“怪理论”理论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迈克·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研究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
国内外勃朗特姐妹文学创作研究
热奈特副文本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现状述评
副文本理论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现状述评
法国释意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阅读理论研究
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971.html
上一篇
欧美文学史文学流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