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清代、虞山诗派。绘画流派,扬州画派(郑板桥),四僧画派(八大山人。
清诗坛主要有三派:(1)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主张“诗贵性情”(要温柔敦厚),“亦须论法”(古体学魏,近代学盛唐)。(2)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主张写个人的“性情遭际”。
台阁体 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其倡导人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台阁体”。朝廷重臣主张“宗经”主张师古模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
1、两者的相同点:第一,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形成的。文人集团是原生的团体组织,而流派除了宗师创立以外,必须要有相当多的人进行欣赏和归附才最终可以形成。第二,都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2、汉魏六朝诗派 建安七子 永嘉四灵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3、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以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4、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5、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
1、《魏书》北齐魏收撰,为纪传体北魏史,史一百三十卷。本书十志中有《释老志》,为考证宗教源流的重要资料。《官氏志》叙述门阀豪族势力,《食货志》叙述北魏的经济制度,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唐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秋歌》等。
3、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元明清文学《短篇小说》的部分基本知识 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茶陵派 成化到弘治年间,文坛有重要影响的是茶陵诗派。.复古流派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前后七子崇拜秦汉是模拟古人,唐宋派则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_a***_]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万历年间的一个诗文流派,主要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因“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称这个诗文流派为“公安派”。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当然是法家了,以商鞅,韩非子等人为代表。儒家强调仁爱,墨家强调非攻,道家强调无为。
2、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
3、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由方苞始创于康熙朝,一直绵延至清末。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得名。
4、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在清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有着深远的影响。桐城派文风简洁、雅致,富有文化内涵,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5、继承“前七子”主张,极力复古拟古,主格调,***度,以汉魏、盛唐为第一要义,把复古运动推向顶端。虽古雅,但佶屈聱牙,不能卒读。唐宋派,王慎中,茅珅,归有光,唐顺之等。推崇和提倡学习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