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看客形象

  1. 你怎么理解鲁迅笔下的“看客”?谈谈自己所理解的“看客”可以吗?

你怎么理解鲁迅笔下的“看客”?谈谈自己所理解的“看客”可以吗?

鲁迅的笔下,塑造出众多旧时代民众形象,阿Q、祥林嫂、孔已己还有少年闰土等。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反应折射出那个年代,那个病态的社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社会配角,尤其是那些看客,给人印象深刻,令人深思。

鲁迅第一次描写“看客”是这样的。青年的鲁迅到日本学医,希望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还可去当军医。一次课堂上,内容讲完但时间未到,于是放映了一个片子,并在这里见到了久违的国人——“一个绑在中间,据说给俄国人做了***,被日军捕获,要杀头的;还有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一样麻木的神情,伸长了颈子在呆看”(源自《藤野先生》)。

从此,鲁迅把医治国人的麻木精神放到第一位,弃医从文。从此,鲁迅先生以笔为刀,解剖当时的社会、解剖人性、解剖灵魂。

文学作品看客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祝福》中,祥林嫂一遍遍向人们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那些听众在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后,反而幸灾乐祸,甚至听厌后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冷热嘲讽,深刻揭示人性的残酷,看客的冷漠。

在《孔已己》中,酒客对孔已己百般戏弄嘲笑,笑他没捞到个秀才,使得孔已己难堪、羞辱和痛苦万分,这些看客的笑声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

在《阿Q正传》中,当阿Q走向刑场之时,喊出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 好!!!”,从人丛里,便发出狼嚎叫一般的声音来-这是来自看客的声音。

文学作品看客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药》中,夏瑜怀着“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信念,英勇献出生命。但老百姓却纷纷赶着去 “看”他被杀头,并把他的遇害作为闲聊的话题。革命先驱的流血牺牲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看客的谈资。

现在看来,鲁迅的笔是一把手术刀,解剖了当时社会的人性、灵魂,揭开了旧时代的伤疤,发出了让人清醒的呐喊!

当今社会,有没有看客?当然有!当路上两辆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之时,是不是会立刻围上一大群人?当有人在公共场合发生争吵争斗之时,是不是立刻被围的水泄不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有人遭遇不幸时,会不会很快成为周围人们的谈资,唏嘘之后心生***?很遗憾,鲁迅医治看客的愿望依然没能实现,我们现代的人们仍需努力。

文学作品看客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作为鲁迅笔下的“看客”一枚,说一说我的心里话。

我等小民生存不易,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对于社会上、职场中的任何现象早已麻木。

自己能力弱小,位卑言轻,没有发言权,作不到对社会的改良与推进。

遵循古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什么斩杀谭嗣同;刑处革命党。“我”只有暗自庆幸没有牵连到“我”。

我作为鲁迅笔下的“看客”,只能作到恪守善良!

“有恶意的闲人”,“没有恶意的闲人”,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群人,就是看客。

鲁迅先生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那就分开讲吧。

1.鲁迅先生的时代是中华民国,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刚经历过辛亥革命,但是封建皇权的流毒还没有肃清,再加上民不聊生,所以一个个麻木不仁,都想寻摸点儿乐子。于是稍微发生点什么事,就开始围观了。你咀嚼我的痛苦,我咀嚼你的痛苦,甚至于在《药》里边革命党夏瑜母亲不理解儿子的观念。

在我学过的初中课文《藤野先生》里也提了一笔:在那段中国人集体围观日本人枪毙给沙俄当情报员的视频里,在那些围观者的眼里,枪毙谁都是一样,这免费的“戏”不看白不看,却不理解背后的情况:在外族统治之下,还觉得跟没事人一样呢!枪毙人跟我有什么关系?不就是枪毙个人吗?还一个个仰着头在那儿看的挺来劲!

2.在我们这个时代:

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比中华民国更加光明。在中国***的领导下,人民都能吃饱肚子,都当家做主了,再也没有三座大山压在我们头上了,但是这就代表看客消失了吗?没有。

近年来有一个词在网上流行开来“键盘侠”。看客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比如在交通事故现场你都能看见周围一圈人,在大街上几个人打架,周围都是围观的人。

不仅是周围,网上也有看客。你可以点开评论区看看,那叫一个热闹。总之,在一些诸如跳楼***里,如果追责,那么扇阴风点鬼火的围观者都应该被追责。

总之一句话:鲁迅时代的人和我们这时代的人都喜欢看热闹,现在是扇阴风点鬼火无所不及,但是一个是吃的太少了,一个是吃的太饱了。

不过,虽然管不了别人说三道四,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的手、嘴,口是祸门、祸从口出的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行得通的。当你不了解一件事的真相时尽量不要随意发表评论,因为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