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时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1.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2. 有哪些文学作品着重描写过"殉情"情节?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骚体文学哪些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补考又不及格,那就要留级,不像现在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是非常熟悉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具体情况见下文:

激情时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叫“汉赋”,这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散文之间,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激情时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对建安文学有所点评,具体情况见图片。

激情时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所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

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

有哪些文学作品着重描写过"殉情"情节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梁祝传说是古今凄美的“殉情”故事。传说祝英台本是女儿身,年少时与梁山伯同窗学习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可古[_a***_]成亲需要门当户对,梁山伯是一贫如洗的穷家小子,遭到祝英台家强烈反对,梁山伯抑郁而死。祝英台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离开了尘世。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焦母顽固、不断迫害,最终将他俩拆开。两人也不断抗争,最终刘兰芝兄长蛮横、贪图富贵,迫使其妹另嫁他人。最后两人双双殉情化成孔雀的唯美传说。


高雄养女湖传说,高雄市的燕巢区是全台湾泥火山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一座标准的喷泥盆位于燕巢区的金山村中。在这个天然景观的奇景中,有一则凄美悲凉的传说,据传有位养女与同村青年情投意合,两人相爱甚深,但遭到养母反对两人交往,并逼迫养女嫁给异姓哥哥,这对相爱的恋人因无法结为连理而悲痛万分,便携手双双投湖自尽殉情,以证此情地老天荒永不分离,养女湖也因而得名。

罗密欧与朱丽叶,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 这两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 在一次宴会上, 他和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知道真相后, 罗密欧去找神父帮忙, 在神父的主持下罗密欧和朱丽叶结成了夫妻。后来,罗密欧把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杀死了, 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朱丽叶的父亲要逼她和帕里斯伯爵结婚, 朱丽叶不愿意, 她去找神父帮忙。神父给了她一种起死回生的药, 但罗密欧却得到了错误的信息喝毒药死了, 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 也用剑***了。两家的父母都来了, 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 失去儿女之后, 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 可是已经晚了。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各铸了一座金像。

文学作品中关于“殉情”的描写作品不少,无论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全诗描述的是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一对名叫焦仲卿、刘兰芝的夫妇,因为家人阻挠被迫分离,最终双双***的故事。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这是全诗最后的诗句,讲述的正是夫妻二人最终殉情的结局。

这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终殉情化作蝴蝶的故事震撼和感动了无数人,更有诸多相关的戏剧作品传世。

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胭脂扣》主要讲述了香港三十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的感情纠葛。如花与十二少身份悬殊却十分相爱,于是十二少离家与如花同居,不幸二人染上***,十二少乃纨绔子弟没有挣钱的能力,二人最终约定一起吞食***赴死。结果如花死去,十二少却被救活。50年后如花苦等十二少不来便返回阳间寻找。这部小说后来还被拍成同名电影,梅艳芳与张国荣分别饰演如花与十二少,其中二人共同殉情的片段成为影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