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与分享的区别

  1. 能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吗?

推荐一本你最喜欢文学作品吗?

沈复《浮生六记》。

二百多年前,有一段唯美的爱情,发生在江南苏州城里。 那时候,苏州城小桥流水,错落有致,没有那么多的车,也没有那么多的人。

故事的男主人公沈复第一次与故事女主人公芸娘擦肩而过。 芸娘眉清目秀、娇弱动人。初见,已倾心。 沈复说:“此生非芸不娶。” 母亲也喜欢芸娘,脱下金戒指送予芸娘,婚事既订。

文学作品与分享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过去的人很简单,简单得让人想落泪。

再重逢,已是五年之后。

这一年,沈复18岁,芸娘也是18岁,芸娘嫁入沈家。 他们审美上棋逢对手,沈复爱收集破画,芸娘爱收集旧书。 他们在兴趣上同样棋逢对手,沈复读诗喜欢杜甫,芸娘则爱李白。 夫妻对坐谈诗,滔滔不绝,聊到最后,相视一笑。

文学作品与分享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界上,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旗鼓相当,琴瑟和鸣。 生活拮据,布衣蔬食,却自得其乐。

枝头梅子泛青时,芸娘摘青梅酿酒。小雨淅沥的晚上,二人对饮听风,直至微醺而眠。 走路遇精巧石子,芸娘细心拾取。一块一块地垒,竟于院中垒出一座小***山。

虽然没有美器,可家中花瓶不曾一日空过,夏***芙蓉,秋插菊。花未枯萎,新花复上。一年四季,总有花香。 想来,美极!

文学作品与分享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喜欢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我在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它的结构是由一个一个不相关的小故事撰写而成,类似于散文但是看到后面的时候,作者把前面看似零散的故事全部串联起来,让读者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来龙去脉,而且在看完这部文学作品之后,我心情不能平复,心头上有种情感总想表达出来,可是却发现找不到语言来描述。以上是我个人对《解忧杂货店》的一些感受。或许是因为那种无法平复的心情,让我喜欢这部作品。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1920年生于上海。作品主要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和文学论著。影响深远。

张爱玲后定居洛杉矶,1995年逝世于公寓,终年75岁。被发现时她已逝世一个星期,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葬礼。骨灰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流言长满了虱子,华丽的旗袍裹紧民国恍惚的怨女。送上两支红玫瑰与白玫瑰,此生无缘,地狱偶遇,倾城只有半生。我们相恋吧,海上花开花落,一生只为你生动的文字执迷。

我最喜欢的是 傲慢与偏见

  1.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描写反映了几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在爱情中,究竟是应该把美貌、金钱、地位还是爱情本身放在第一位呢?作者并没有死板地***用说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几桩不同的婚姻描写,让读者自己去琢磨……
  2.   在这本书中,描写的人物尽管很多,但作者安排得很巧妙,显得有主有次。虽然这里面的人除了简·贝内特和伊丽沙白·贝内特以及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外,其它的人几乎都存在很多缺点。但正因为对这些小人物的描写,更让我们觉得它的真实,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其实或多或少地也在扮演着这些并不光彩的角色,不是吗?扪心自问,无论是贝内特太太的自私、势利、放荡;威克姆的恩将仇报;柯林斯的虚伪愚蠢、奴颜婢膝还是凯瑟琳夫人的独断专行、自私自利;以及其它人的……,我们是不是都能从自己或周围人的身上找出些原型来?
  3.   当然,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并不是都那么猥琐。简是贝内特家的大小姐,她美貌而又性格温和,甚至有些天真,从来都不会把别人往坏处想——哪怕她明知别人在欺骗她!其实这样的人虽然看似完美,但我觉得,她似乎缺少应有的是非鉴别能力,倘若她生存当今的中国,只怕被人骗得连东南西北都不知道了!其实做人不仅仅要有宽容之心,还要有起码的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退!

生命,何以高贵》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写了亲情、对动物的关爱、对宗教和哲学思想解读、对美的思考、新的国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堪称梁晓声的人生社会断想录。

  全书的开篇《兄长》一文就让人沉重不已,我哭得一塌糊涂。没想到梁晓声有那么艰难的童年,没想到梁晓声一直背负着那么大的生活压力。好在他挺过来了,而他的哥哥却没有这么***,也许是因为背负太多,患上了精神病,一生被毁。梁晓声问他大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他哥哥说:那是一个童话妈妈认为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妈妈编那个童话,我努力实现那个童话。当年我曾下过决心,不看着你们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我自己绝不会结婚……梁晓声悲叹道:"原来哥哥也有过和我一样的想法!我心一疼,黯然无语,呆望着他,像呆望着另一个自己的化身。"看到此处,我泪如泉涌。我想,这种想法与感受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最懂。作为一个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深知那种背负,背负太多的自卑,背负太多的希望,背负太多的压力……以至于我现在想自己尽力去努力,将来一定不让儿子像当初的我一样活得那么累,不让父母、家庭成为他的负累,他能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至今,梁晓声的哥哥还常年需要住在***院,每年需高额的花费。梁晓声说"幸而我还有稿费收入,否则,即或身为教授,只怕也还是难以承担。"梁晓声做出这样的人生总结:"对于绝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政治与文学》一书中所言:"人类中大多数群体,并不是那么自私,大概在30岁以后,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个体的感觉--他们主要是为其他人活着,并且在劳作之中慢慢地萎顿下去……"只是不知道奥威尔有没有感受过从小就得为别人活着的生命。我看过几次孝心少年的纪录片,几乎每次我都看得涕泪连连,幼小身体的坚强担当着实让人心碎。

  梁晓声对禅学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友人欲授他禅道,赠禅书数类。他颇不顾及情面地写道:"想我那友人,市场上也曾面红耳赤地讨价还价过;评职称的时候也曾激头掰脸地大吵大闹过……"倘若是我写,会有许多顾虑,万一对方看到此文怎么办,至少换个笔名。梁晓声又写道:"然而那友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说禅么,乃亦虚亦实的人生方面的学问。有所空有所不空。空起来什么什么都毫无[_a***_]毫无价值,任尔虚掉。"几句话勾勒出一些知识分子的心态,反正学问嘛,为我所用,就像有位当红学者,她口口声声说,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而她自己却频频走穴捞金。当然,对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文人的识别自然不用费多大力气,而作者对慧能与神秀的偈子之争的评判则很见功力,"慧能的彻悟,真的高于神秀么?如果慧能的心性,真的已'空虚'至极,那么神秀的偈诗,他不是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么?就算神秀很肤浅吧,具有禅祖潜质的慧能,头脑中也不该产生纠正他的冲动啊!一念既生,那一瞬间,其心性不是已惹上了一点'尘埃',背禅驰去了么?更何况,真的'虚空',连衣钵也是应视为粪土,虽师傅亲授而不受的。"对一些禅的矫揉造作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一***破千古谎言。作者进而认为,禅学中的玄学部分,除了显示某种思维的机敏和对答的机智,并没有什么太了不起的令人肃然的深奥。正应了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梁晓声还在书中批判了中国"尼***综合症",对于王国维鲁迅倍加推崇的尼***给予了痛批。梁晓声对当下的现实社会有着深切的关注与执拗,正如他在《国人辩论的表情》一书中所言:"我也许会站在今天写明年和后年我预测可能发生的事,却绝不会,永远也不会,铺开稿纸,吸着烟,潜心地去编织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尽管要冒着"和当代的现实,发生在所难免的矛盾,抵牾和冲撞"的代价,他也要"自讨苦吃"。

  尽管书中也会有些抒情式的小感悟,但是作者并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并无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用近乎平民般的视角来看待周遭。作家就应该讲真心话,是真心话而非真话,确切的讲讲说真话是做不到的,谁的认识都是有限的,现在认为是真话,可能过段时间就能被证明是谬论了。作家的话语是发自内心就好,而不是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且说一套做一套。读者花了银子还要花上时间读你的书的,他们不是抱着想被欺骗的目的的。梁晓声曾言:"知识分子不只是提供***,还要担当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