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绪论

  1. 所谓“诗眼”,其实就是一首诗里的一句切题的点睛之笔,是吗?

所谓“诗眼”,其实就是一首诗里的一句切题的点睛之笔,是吗?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思想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文学理论绪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文学理论绪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

文学理论绪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论诗歌;

今天借题目解读“诗歌”,因为老朽的作品受到读者厚爰。分三部分解读;诗“姓”概论、举例论“诗眼”、什么是诗眼?

有关诗“姓”家族、二十六位学说:诗、文学的一种体裁。诗书、泛指书籍。诗吏、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实地情况的诗歌。诗坛、诗会诗歌界。诗圣、造旨很高的诗人。诗仙、才情高起、气韵飘逸的人。诗式、诗论。诗序、《毛诗序》的简称。诗社、诗人定期会集地。诗虎、既“诗谜”。诗学、各界专称研究诗歌原理著作。诗宗、众所共仰的诗人。诗话、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思、做诗的动机和思维。诗钟、文字游戏。诗律、诗文格律。诗债、自己写不出来,求人好象负债一样。诗馀、词的别名。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诗教、古代文学理论术语。诗谜、以诗为谜的谜语。诗韵、诗的声韵。诗歌、文学的一大类别。诗豪、诗人中的英豪。诗魔、酷爱做诗,人象招了魔一样。

就以我创作的诗歌《三国战将数赵云》,为例来解读“诗眼”。因为古人的诗歌,它时间远远流长,有无数的评论家解读。用现代诗解读,怕解读不标准。用我创作的诗歌来解读,歪正都无所谓。

原文:三国战将数赵云,七进七出血染刃。长板坡前称英豪,救驾幼主护夫人。

要定位诗眼,它有四个字既:“数”、“称”、“护”、“染”。说“数”吧?它还沒论据。说“称”吧?赵云其它战役有些人不已定清楚。说“护”吧?赵云舍命护主的实例不多。将“诗眼”定为“染”字比较合适。因为赵云久经杀场,几忽场场战役刀刃见血,也能提起全诗的精神

最后再解读“诗眼”:“范大成”的“道眼已空诗眼在”,“诗眼”既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传神、精炼的“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