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来一下吧.,刚好小酌一杯:
《微醉六月》
今日天气怪
猛烈阳光后乌云滚来
预示暴风雨交响无奈
蚂蚁排阵上台阶
蟋蟀花坛里声开
六月天气闹趣小孩
变脸稚真眷恋缱绻
如醉盏梦的安排
《要不是》
要不是
你手中掌管着色彩,
我的身影曾飘流在湖中;
要不是
你的一举一动荡起的涟漪,
你的一颦一笑迁动着山水的倒影。
我也不会那样留连忘归,
等着你画笔的着色;
我记得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我记得,亲爱的,
你那柔发的闪光;
命运使我离开了你,
我的心沉重而悲伤。
我记得那些秋夜,
白桦树叶簌簌响;
愿白昼变得短暂,
愿月光光照得时间更长。
92年写的小散文,和朋友们分享。
观绣花
于花纹的湖水,银针重复着无休止的蜻蜓点水。
红、黄、兰、绿的波纹荡开散开,印瓣瓣花儿缀满湖水。一种超脱之美,于欲说还休中艰难诞生。
着色的智慧,透过泥土纯朴的形象,表达在如今喧闹的山村。花的孕育,美的创造,在悠悠苦海中默默寻找。
刺绣巧配皱手,这恒古未有的连姻佳话迭起,正如最美艳的花朵,不一定长在最肥沃的泥土。
《月光思》
史耀刚(月影桂花树)随笔
1
明月如洗,风柔如絮。
莲荷轻荡,暗香徐徐。
阳***倚望明月,默默无言。
月影桂花树,凝视月宫人。
秋水望穿长天色,一梦盼一生。
2
天高风轻云淡,雁过菊花飘香。
这些年卡夫卡被玩坏了,卡夫卡酒吧,书吧,咖啡。文化这个词太大,我从文学这个角度谈谈小众的看法。卡夫卡,博尔赫斯,布罗斯基对文艺青年来说是大众的,但他的作品对大多文青来说应该是小众的(读的不多)。
那些小众的作品,不是负责大众的常识,趣味,生活美学。它们更多的是对人的探讨,负责思想和灵魂,而不负责故事。博尔赫斯,作家中的作家,他从技术上处理好作家最困难的两个要素:时间,空间。你说这样的作品除了进阶级读者或者职业的谁能进入它的宇宙?
小众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普通。
在我认知里,篆刻属于小众文化。虽然写书法的人很多,但是专门篆刻的人不多;虽然它的应用并不少,但专注它的人并不多。一枚石头,小小的尺寸,从一个字到若干字不等,甚至有人融入独具特色的图案和文字设计,每一个都显得十分独特。
我个人就很喜欢篆刻,一开始我是发现了不同书法作品里的篆刻印章很有特色,于是会收集起来看。接下来我就开始自己篆刻,阳刻和阴刻都有尝试,纯文字和加图案也有尝试,感觉就是很独特的一个个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身边是没有朋友和我一起研究的,基本上就是有一些书法家会研究。
我想,这就是小众文化的魅力,它本来不普通,然后它独特的魅力也吸引着你,即使没有同伴与你一起体验,你也十分享受。
小众文化是相比大众文化而言,小众与大众是根据文化传播广度而言,大众一般是接受通俗易懂的文化素材,小众文化一般是吟诗作赋,是文化中高雅,小众文化的魅力在哪?随着人们文化程度普遍升高,在接受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关注小众文化,把小众文化变成文化中的点缀,以提高自已的文化品味,对小众文化的关注和热爱程度也成了一个人文化修养程度的检验标准。
文化的大众与小众是文化传播广度的衡量标准,低俗文化一般是大众的,赵本山的小品是大众的。小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吟诗作赋是小众文化。
小众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它是以个人为基础,并局限于邻人、同道或者朋友等小圈子里而形成的明显差别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
小众文化,也是主流文化,比如说“古文化和汉服”研究现在并不是一种大家都喜欢、了解的文化,我们也可以说是小众文化,也可以说是比较抽象的流行理念。
小众文化是不隶属于任何形式的团体的,它游离于流行事物之外,呈现一种封闭甚至保守的外形。小众文化的热心者,除了一些在社交中失败或社交场上充满了劳累退下来的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天生喜欢独乐的。他们顶多邀几位好友,和有数的几个熟人保持相对较为持久的关系,除此之外,他们不再和外界有广泛的利益联络。也许我们对户外运动的理解也只能归于小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4415.html
上一篇
宕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