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香港文学理论

  1. 重温香港二十年,令你印象深刻的香港文学作品有哪些?

重温香港二十年,令你印象深刻的香港文学作品哪些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特别是香港社会这几年的脉冲式的变化,二十周年都应该是需要深度反省的。而作为华语圈重要的,也是近十年来一直呈现的承载公共价值讨论的香港书展,今年的主题是“旅游”(以前设立的是“年度作家”,去年开始变为“年度主题”),有一些吃惊一点失望。7.20问主办方(香港贸发局)新闻发言人为何设立“旅游”这个主题?她说这是专门的文化顾问团讨论确定的。私下和贸发局的同仁讲了香港书展这些年,特别是今年这个主题,以及整个演讲部分,也有书的部分,气象比以往小了很多,明显感到了香港书展与当代的关心在疏远。这是我们不希望见到的。

回到这个题目,香港书展的这种气象的缩小,可能也是香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外在急剧变化,空间的狭小,历史的迫近,让外在的变化以一种典型又迅速的方式在香港的内里扩散显现。就拿文学来说,一方面是我自己读的香港作品少,另一方面这些年香港新的拿的出手的作家可谓少之又少。以我自己有限的阅读,让我印象深刻,最能够代表香港精神的文学作品是西西的小说(《我城》等)和也斯(梁秉钧)的诗歌金庸古龙的武侠,李碧华的***里也能感受到一些香港的孤岛的侠气与惊绝,但它不是内里于香港本身。西西作品里的寻常有力的香港市井,也斯诗歌里的吟游,才是我想象的可能也带有个人偏见的香港内里。至于最近很火的《我的前半生》原著作者亦舒的作品,没有读过还无法评判,但是它本身所处理的题材决定了它触碰不到文化的内里。

洛枫的《飞天棺材》及昆南的《诗大调》;散文陈云的《旧时风光:香港往事回味》;陈汗的《滴水观音》获得;许子东的《香港短篇小说初探》,及叶辉的《新诗地图私绘本》;周淑屏的《大牌档.当铺.凉茶铺》,以及韦娅的《蟑螂王》

香港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香港是经济中心,也算的是文化中心,但是主要强在泛***产业,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也都和影视产业相关,纯文学不怎么发达。随手说一下以前看过的几本吧。

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和《青蛇》。大学时候看的,两部***在一起,读的时候对李碧华没有概念,对已经成为经典的两部同名电影也没概念。就是觉得故事好看,尤其是《霸王别姬》横跨了两个时代,从民国、抗战、内战一直到***、改革开放,短短的两百页篇幅,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繁华落后。

与电影不同,***中的人物因为没有影像的关系,一边读一边想象,在终场的时候那种遗憾便会加倍。程蝶衣、段小楼的人生故事在字里行间也别有一番滋味。再后来,看了电影,原先附着于文字的想象有了具体的落脚点,震撼力不是一般的。

香港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碧华是写作高手,体现在对文字的凝练和节制,“一个个各奔前程,前程是什么?”“炮火和烟尘令它们蒙污。”好句子很多。

李欧梵的《上海摩登》。毛尖的译本。我读的是灰皮装的那一版。这书有个副标题,《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从主标题看,会以为这书是个随笔集,副标题看这是一本文化文学研究的书。

而且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有“颓废”概念的解析、有鸳鸯蝴蝶派的论述、有张爱玲的写作评论……斑驳陆离,作者用如椽巨笔把现代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章呈现了出来。

香港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这同时又是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缜密的逻辑和流畅的叙述里面,能看到一部精彩的文化史。这书还能作为了解上海文化的入门书籍,比如介绍了魔都这个名字的由来,说了新感觉派的世界,强烈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