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宋代馆阁文学作品

  1. 书体中的馆阁体是什么样的?
  2. 田英章楷书算不算古时候的馆阁体?

书体中的馆阁体是什么样的?

馆阁体主要兴于明、清,其因应试要求需要工整清晰的字体以方便考官评卷阅卷而不浪费时间和误辩,故因此发展成为当时官方通行的字体,其长处在平正美观工整,短处在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而趋于板、滞欠灵动。

馆阁体是相对而言 书写者首先追求准确 工整 让观者一目了然 方便阅读 如科举考试的试卷 为保公证 所有试卷须专人再誊写一遍 考官再阅 总体来说馆阁体重的是实用功能 现代也是一样学生写字潦草辨识困难 他考试的成绩一定会受影响 有人对馆阁体嗤之以鼻 大可不必 因为学习书法就是要放平心态 从老老实实书写开始 会用笔了 能把字写正确美观了 再谈个性和艺术就像文征明一样

馆阁体,是古代知识分子考科举时通用的一种字体。要求写得整齐,笔画粗细均匀,美观,实用。俗称写字匠也。它不求变化,只重实用,千篇一律,从实用角度来看,还是不错的。它没有讲求书法的个性,韵味,风格等。在民国以前影响很大,现代也有部分书家深受影响。对一般学书者来说,如果只想把字写规整,公文用字,馆阁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宋代馆阁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年来,每到高考季,学生中就会流传一种字体“衡中体”,据说传自衡水中学,可以增加卷面分。

是否真能增加卷面分,不得而知,但一手工整的字,至少可以让阅卷老师心情愉悦,说不一定一高兴,多给个三两分也不是没这个可能。

所谓的“馆阁体”与此类似。其实自唐代科举制度产生以来,书法的好坏,在考试中就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与以类似的书体也一直存在,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唐称“干禄书”,宋称“院体”,明称“台阁体”,清称“馆阁体”,现***试不用毛笔书写,竟也搞出个“衡中体”。

宋代馆阁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代的“馆阁体”又称“簪花格”“场屋之书”。“馆阁”之称,起于宋代北宋设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掌图书史籍的 编纂之事,称为”三馆”,又辟秘阁、龙图阁、天章阁为图书经籍和历代御 制典籍的收藏之所,后将“三馆”与“秘阁”"合并,统称“馆阁”。

到清代,馆阁的职能都已并入翰林院,所以将这种翰林院中所独有的书法风格称为“馆阁体”。

“簪花格”之名大约是根据馆阁体书法精丽秀媚的特 征,化用袁易《占今书评》中"“插花美女,舞笑镜台”的形容而来。

宋代馆阁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场屋之书",则是因为学子在参加考试中都使用馆阁体,而考场则由许多独立的小木屋组成,故得名。

馆阁体由科举考试而产生,并推而广之运用于朝廷各部门,加之皇帝喜欢,还是在社会上流传甚广。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特殊书体,在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推广和信息传播的作用。

但是,“乌黑、光亮、方正”的馆阁体,其过分的整齐单调和面目雷同,与作为艺术形式的书法背道而驰。正因为此,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曾经盛极一时、风靡天下的馆阁式也很快因失掉社会基础而消亡。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可以百度一下“馆阁体”,其实就是古代的文书字体,要求一笔一划,每个字都一样大小,方正,笔笔到位,不允许有个性,比如不允许郑板桥的风格,其实我觉得馆阁体是学书第一步,走了第一步才能融入个性去创新
不要以为古人只会馆阁体,就没有个性,馆阁体这不好,还有什么大的发展?

田英章楷书算不算古时候的馆阁体?

馆阁体有个基本的书法练习套路,首先是先练柳体得筋骨,再练欧体得间架,再练颜体得宽博,最后练赵体增流美。所以馆阁体练成也是筋力充沛的黑又亮,而不是田英章化了几十年,勤勤恳恳的练了一手“死鱼眼”,看着眉目俊秀,就是死鱼一条,没有活力。也是给学书法的提供了一个工艺美感,也是给书法爱好者敲了警钟。



田英章楷书不算明清馆阁体,但他们的内在精神一些相似。今人看馆阁体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一、所谓“馆阁体”,明代称“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早在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为特点的官场用书体,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明朝永乐年间,翰林院学士沈度的书法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皇帝的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于是士人争相仿效,逐渐成为标准书体。

二、二田楷书(包括田蕴章、田英章楷书),主要取法唐代欧阳询《九成宫》一类法帖,继承了欧阳询的衣钵。取法不是馆阁体,目的也不是科举考试或官场用书,从取法和应用的环境来说与馆阁体相去甚远,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三、但二田书法和馆阁体在内在精神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笔者曾看过田老师对取法魏碑一类的楷书阔有微词);从实用写字的角度上看都很美观、适用,比如馆阁体可以说在当时印刷不发达的情况下,取到了电脑打字的作用;但从书法的角度上来看,馆阁体不强调艺术个性,艺术的美是各种各样的,如果都是整齐划一,那也就没有艺术可言。

四、当今人们看馆阁体,似乎都有些偏见,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当时士人,馆阁体作为安身立命的入门功夫,因此对官场和士人群体汉字书写水平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仅仅从写字的角度来看的话,馆阁体与二田的毛笔字都写得非常精到,难能可贵。

良师示人以规矩,

没有规矩不称方圆。

馆阁体符合书法要求。

西方“艺术”影响,

“馆阁体”已成为贬义词。

世上没有无程式化的“教材”!

只有人程式化的思维

馆阁体取仕书法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丑书即不能学习又不能欣赏、实用!

丑书楷书没有入门就自称“内行”:

《田英章楷书是规范汉字书法载体,远达不到馆阁体的实用性》

历史上的馆阁体其实就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书法形式。关于比较标准的定义是这样说的:“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清代人写的小楷,基本都属于馆阁体。另外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当然要求以这种书体应考书写。”

根据这个通用定义,馆阁体就相当天今天国家颁布的简体规范字。
其书体特点上,馆阁体代表中国汉字楷书标准特征,比如横平竖直,形貌方正,行笔自然流畅等。在应用上算是最为大众化,最为流行的公众应用书体。

在笔者看来,新中国颁布的规范汉字就是对馆阁体的一种继承。只不过已变成了印刷体的“馆阁体”了。这种现代馆阁体为了适应机械的操作,绝对的标准化,因此也可以说成"机械化的馆阁体",“机械化的美术字”。

图:田英章楷书作品《书法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现在田英章先生推广的欧楷,更多使用了方笔与直笔。与现代规范汉字相比,有些人不怀好意地将田楷称为"现代馆阁体""手写美术字"。但是与清代留下的纸墨版的馆阁体来看,在技术特点上与田楷也有极多不同。

田英章楷书更多承担了“规范简体汉字”的书法发展与“工笔楷书”发展任务。

排除这些说法的"偏执一面",那些业内人士的总结也算体现了田楷的某些技术特点与流行特征。此如流行程度高,比如群众基础良好。技术更大众化,书写自然性提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