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海南黎族文学作品

  1. 作为一种民族文学形态,刘绍棠的乡土小说是如何展现民族风貌的?
  2. 有哪些以湘西风情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民族文学形态,刘绍棠乡土小说是如何展现民族风貌的?

刘绍棠是中国当代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著名作家,他自称是个“土著人”。无论是早期的《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运河滩上》、《田野落霞》,还是80年代后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作者都把自己的眼光集中在京东运河滩上,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展现家乡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反映时代风貌。他以约700万字的乡土***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构建了自己独居风***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林斤澜曾赞颂他:“写的是古朴的风俗,却永有清新的芬芳,写的是那一块贫穷苦难的乡土,读来却体贴心甜。”刘绍棠的***格调清新淳朴,结构简洁完整,情节新颖曲折,人物鲜明独特,语言明丽流畅,乡土色彩浓郁,读来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1 地方色彩的呈现

对民族风格描写可以体现出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色,刘绍棠通过乡土习俗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北运河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形象史料,是一部运河风俗的精神文化历史。刘绍棠通过优美的文辞和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犹如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海南黎族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妙趣横生的方言俚语

民间有着不同的言语词汇、俚语等,是民俗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并广泛流传的用语,这些语言的使用与文学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密不可分。巧妙适当地将独特的民间语言融入到***中,可以使***的地域语感、水土人情得到有力的强化,突显作品的艺术性。刘绍棠在***创作中,对方言进行变通,通过语境、语调、语意的创造,反映出当地民众的文化氛围与妙趣横生的思维。刘绍棠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可以说是一部河北民间谚语,民俗的大汇集,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俚语。

哪些湘西风情为背景文学作品

湘西色彩最重的应该就是沈从文的作品了。

海南黎族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有的风韵与神***。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思考。

沈从文创作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



中篇***《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海南黎族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短篇小说《萧萧》写于1929年,最初刊于《***月报》21卷1号。是一篇描写湘西社会和少女命运的***,主人公萧萧从小失去父母,在她12岁时,没有坐花轿穿红着绿的体面,便不明不白的做了媳妇, 丈夫断奶不久,不满三岁。就在她情窦初开时,不免遭人***,因为生了个儿子,才幸免于死,没有被沉潭。她儿子长到12岁,便娶了个比他大6岁的媳妇,萧萧做了婆婆。作品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情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湖南省,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这个特殊的地区为世人所熟知,要得益于出生于这里的本土作家——沈从文。他在自己的多部文学作品中描述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并通过***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他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曾投身行伍参军打仗,1922年来到北京后他就在北京大学旁听,并开始发表作品。直到1934年完成《边城》,沈从文进入了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

沈从文的这部***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细腻的心理描写、诗画一般的景色描写,《边城》中描述的一切都异常纯洁自然,充满诗意,这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小城让人对湘西心生神往。1985年,凌子风执导《边城》同名电影,并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影片开始的镜头则是在沈从文家中拍摄,从他伏案书桌前开始。

这是沈从文的另一部短篇***,写于1929年。这部***讲述了乡下一个童养媳的遭遇与悲剧性的命运,展示了湘西民风的纯朴和“不悖乎人性”即顺应自然人性的主题当时的沈从文从湘西到[_a***_],他看到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因此他在《萧萧》中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沈从文的语言清新自然,写景优美淡雅,书中描写的“湘西世界”成为都市人羡慕的桃花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