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神化了的人物,被演绎得"多智而近妖"。历史上诸葛亮是政治家,谈不上军事家。更适合治国,相当于现在总理身份角色。军事上过于谨慎,冒险精神不足,这也t出祁山而无功的原因之一。当然,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刘备三顾茅庐而奠定三足之势,没有诸葛亮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诸葛亮功不可没。在蜀国几十的国运中,诸葛亮沤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财富。终其一出,诸葛亮留下文稿上百篇,多为书信。其文章不多,在一百多篇文献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隆中对》和《出师表》了,《隆中对》是其实政纲领,《出师表》是其品德的完美体现。值得反复研读。也是其经典之作。
诸葛亮去世后,按照《三国志·蜀志》记载,陈寿撰写了《诸葛亮集》,一共是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后来隋唐明清等文人多有增改。至清代,张澍将前任所著再次整理,编成《诸葛忠武侯文集》,包括《文集》四卷、《附录》二卷、别撰《诸葛故事》五卷,总共十一卷。
国内研究诸葛亮和三国文化的学着李伯勋先生,又综合各类版本,加以考证辨析,19***年出版《诸葛亮集笺论》,在学术界引起重视。目前也是内容较为全面的一部诸葛亮著作集。
诸葛亮的各种著作编入正集,卷一按照考证后的编年先后排列,收录95篇,占到全书正集总篇数的68%。这个也是和中华书局版本不同的地方。
卷二是将难以考订写作时间的篇章,按照文体:言、教、答、书、论、铭、科令、兵法排列。其中卷二的《新书》又整合分为治军篇(十篇)、智谋篇(五篇)、机势篇(八篇)、商罚篇(四篇)、地形篇(三篇)、用人篇(七篇)、将性篇(九篇)、四夷篇)四篇)等八类。
这一卷共收录46篇,占到全书总片数32%。
除了一开始说的《出师表》《诫子书》这类,还有大量的诸葛亮与别人的书信。包括与蜀汉的***、李严、关羽等人。还有与动物的孙权、陆逊、诸葛瑾等人的书信。其中给诸葛瑾写了九封信之多,除了言军事政治,还聊了不少“家事”。
如在《言子乔书》中就说: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诸葛乔本诸葛瑾之子,初,因诸葛亮无子,就过继为子嗣。从这封信能看到,诸葛乔并没有因为是诸葛亮的儿子就搞特殊,反而是”宜同荣辱“。
另外还提到了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的著作:
《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
相关作品: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
《马前课》
诸葛亮留下多篇作品,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便宜十六策》、《诫子书》等等。其中,《前出师表》是脍炙人口的古文名篇,而《诫子书》被奉为立意高远的家教范文。
诸葛亮一生留下许多著作,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兵法二十四篇》等。最值得推荐的是《出师表》,在蜀国出现了重大危机之际,诸葛亮做为托孤重臣,力挽狂澜,安定局势,发展经济,使蜀国正常平稳运行。。。在平定南中少数民族叛乱后,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志,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上表后主,举行北伐,得到了后主的批准和支持。这就是历史上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全文刻观地阐述了蜀国的国情,以复兴汉室为使命,将士们的热忱与忠心。表达了诸葛亮不忘先帝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报效国家,为完成国家统一而奋斗一生。。。先帝刘备三顾之时,诸葛亮一篇隆中策略阐明了当前形势,后步规划和复兴汉室宏图。诸葛亮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化险为夷,缜密思考,进退有序,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以弱小的军事力量勇克强敌。但诸葛亮谨慎有余,奇取不足,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称。诸葛亮为国禅尽竭虑,毕生精力都花在治国和治军上,还抽出时间写了许多颇有实效的经典作品,诸葛亮是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品德、才华和遗世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066.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名师
下一篇
红日属于什么题材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