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战国末期散文

  1.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什么成就和著作?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家都有什么成就和著作

春秋时期是封建地主制度时期,各阶级阶层的学者和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的利益集团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史称“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兵、阴阳、纵横、农、杂、小说家等,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道家老子论道,老子,姓李名耳,河南鹿邑人,东周时期任官府的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类似于毛主席以前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一样,因为是掌管守藏史,所以所以深谙礼仪,历史,以及自然文化等,公元前520年,周王室成员发生内部政治斗争,由于自己所掌管的周氏典籍被失败的一方带走,老子随后被罢免回乡,后来准备西行向秦国,经过河南灵宝函谷关,被官令尹喜拦下,称最好留下点什么,于是老子就留下来5000字的道德经,据说在世界中国道德经和西方圣经翻译最多的两部古籍,可见其影响力非法。相传老子当时骑着青牛而去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景点,特别是名山大川上都能看到骑着青牛的老者,那就是后人为了纪念老子而建的。后来的庄子在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发展,庄子崇尚自然,认为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被并称为老庄。

儒家:主要人物名字孟子孔子,名丘,子仲尼,鲁国人即今天山东曲阜人,春秋年间的思想教育家和政治家,比老子小二十岁,据称曾经求教育老子,孔子为什么这么多才呢,因为孔子父亲早逝,错学在叔孙氏家放牛,叔孙氏家有很多藏书,孔子经常借阅,所以通古博今,后来他的***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了《论语》,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制度,即使在现在的义务教育上都需要学习论语,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可见意义之深远。后来的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著有《孟子》一书,被称为孔孟。

战国末期散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墨家:主要人物墨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学习孔子的学说,后来厌烦了儒家的礼乐,自成墨家一派,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攻小,以强凌弱,作为救世良药。

兵家:主要人物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兵法之首,孙武的祖先是齐国的贵族,本姓田,被封了一块邑,改姓孙,后来孙氏家族无法忍受齐国的内乱,去了东边的吴国,被伍子胥推荐给了吴王阖庐,就是夫差他爹,孙武以三万兵力击败楚国,后来辅佐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讨伐齐国,与中原霸主晋国争霸,后来称为春秋五霸之一,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吴国的胜利与孙武是分不开的。

用最简单的叙述,告诉你复杂的历史文化!

战国末期散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著作《道德经》。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其自然法则,我们应该要遵从自然适应自然。

事物都有对立面,认为有无、虚实、强弱、刚柔、雌雄、祸福、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等都是对立的统一。

社会政治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治大国如烹小鲜”,又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图画。

战国末期散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儒家对于自我的要求是比较好的。

政治上,孔子是尊重周公的。推崇西周的制度。周公制定了周礼,而孔子一生都为周朝礼崩乐坏而痛心,为周礼的复兴而奔走。孔子在政治上具有保守性。《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以吏为师的状态。孔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教育主张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墨子出生于小手工业者,也有说是农民,与其他学派创始人相比,身份要低微。但是正是这种身份反而使得墨家的思想更接地气。比如他主张兼爱。孔子的爱,其实是有区别的,墨子的爱更大度。非功。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入手,不主张战争。所以墨家奔走劝导和平。再比如,薄葬,勤俭。都是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墨子的著作中对于科学的认识,与其他同时期的贤者相比,高明的多。甚至涉及到近代物理知识,如力学,光学。还涉及到宇宙有关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还有数学,科技制造等。因此被称为,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