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的原因

  1. 课本上有哪些与常识不符的文章?
  2. 如何选择《道德经》的版本?

课本上有哪些与常识不符的文章

严重分科,语文老师讲六六六粉是科学家经过六百六十六次试验才成功的,所以叫六六六粉。化学老师讲,六个氯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碳原子才叫六六六粉。都是知识分子,学识如此片面。必须强制式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变中考为合格考试。每门六十五分为及格,须门门过关。有不及格的学科免费再学。最消重点高中,只在高中中设快慢班。

如何选择道德经》的版本?

目前市面流传的有四大系统的版本: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本、马王堆汉帛书老子甲乙本、北大汉简本、传世经典版本。这四大系统的版本,最早的当然是战国时期的郭店楚简本,但最早的不代表就是最好。因为《老子》并非老子本人所作,形成有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将不同的版本进行比较,才能研究不同时代人的思想差异。所以三个版本都很重要。而郭店楚简本只有1700多字,仅有传世经典本的三分之一,证明其他部分可能是战国后期到西汉前期的增饰。

关于这四大系统的版本选择,市面上有不少读物。郭店楚简《老子》的权威版本是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相关释读读物有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等;马王堆帛书《老子》的权威版本是文物出版社2000年出版是《马王堆帛书·老子》,相关释读读物有高明《帛书老子校注》等;北大汉简的权威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北京大学***汉竹简(二·老子)》;传世版本释读读物有朱谦之《老子校释》和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等。

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老子先生《道德经》一书,是老子被迫辞去周“守藏室之史”之后,西出函谷关之时,受关令尹喜之所请而作, 分上、下两卷,分别为《德经》和《道经》,共五千余言。从老子先生的生平来看,《道德经》成书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85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2500年以降,《道德经》屡经人手,口口相传,因此版本众多,据说数百种,注《道德经》的人,不知几千几万人了。

要问《道德经》哪个版本最好,要看您阅读的目的,看看是否有探究原本的必要。经过2500年的流传,《道德经》的正本已无从可考,仅能通过现有可看到的版本进行推断和猜测,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要时光倒流,思想回归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当前已知版本来说,我们主要有两大类抉择:一是最流行的,著述之人甚多,容易读得懂;二是最古老的,最接近于原貌。而最合理的,就是对照着读。

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最流行的。当下最流行的,当属三国魏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经》,市场上遍地都是,学者研究的资料也非常丰富,对于一般的读者,已经足够了。但是,有一点,读者心里要清楚,那就是注者经过了好多代的师承,从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直到三国,很多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举例来说,到了汉高祖刘邦之时,“邦”字就变成了“国”,以避刘邦讳;到了汉惠帝刘盈,“盈”字就变成了“满”;到了汉文帝刘恒,“恒”字就变成了“常”;到了汉景帝刘启,“启”字就变成了“开”。如此下来,经过了西汉、东汉直至三国,原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最容易获得的,也就可能是最偏离原貌的。

再说最古老的。1***2-1***4年,长沙马王堆发现了3座西汉古墓,内有帛书版《老子》,此时,马王堆帛书版便最接近原貌。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发现了楚墓(春秋时期),此时,郭店楚墓竹简本又是最接近原貌。也许未来某一天,又发现了春秋时期别的古墓,离老子先生时代更近的,就更接近于原貌,更便于理解老子先生著述的本义。就目前来说,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就是最古老的版本了。

就一般的读者来说,建议以王弼注通行本《道德经》为主,郭店楚墓竹简本(不全)和马王堆帛书版为辅就够了,实在必要时,再通过河上公本和傅奕本进行印证,就能基本推断老子《道德经》的原貌了。这也正是本人正在做的工作:以工科的自然科学背景和严密的工科逻辑,以春秋时期文化背景,去还原老子《道德经》的原貌。

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历代文学作品注释勘误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交流,让我们共同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每一个国人的神圣职责。

提问首先就不正确。在老子和道家哲学的观点中,不存在最好”这样的说辞。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凡是说最好的、最高的、最厉害的,都违背道家哲学的本意。

我们列举下国内的的《道德经》版本: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这是流传最广泛的版本,为其作注释的是大名鼎鼎的晋朝学者王弼,王弼在《周易》、《道德经》的注解方面颇有心得,是魏晋时代的著名玄学家。

马王堆帛书版,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

帛书《老子》甲本中所有的“邦”和“恒”都保持原貌,乙本中的“邦”改成了“国”,而“恒”则保持了原貌,这也是历史学家推测其抄写年代的重要依据。

如目前通行本的《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中均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如第四十章中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句话在帛书《老子》乙本上写的是“大方无隅,大器免成”,甲本因为残损无法考证,但是一个“晚成”,一个“免成”,意思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河上公版本的特点是由河上公作注释,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

如何选择《道德经》的版本?我的回答是: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虽区区五千言,但是包罗万象,含义深刻,具有高深智慧。《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故此经典值得研读、反复研读。

虽然《道德经》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因其成书年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版本,如河上公版本、王弼版本,以及帛书甲、乙本等。

我认为选择通行本王弼版的较好。因为一、王弼是三国时魏国人,少年聪慧,尤通老子,可惜他英年早逝,20多岁就去世了。他仿佛就是为《道德经》而生的,他的版本的《道德经》以其语言优美整齐、意蕴高妙而颇受人青睐。故有专家说:"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道德经》这样的伟大经典,不是一般的大师、专家所能修定的,可以说是必待其人而后成。

二、以王弼版《道德经》为基础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要对其他版本也加以研究,相互对比,并加上自己的思考,这会更有利于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提升。这也算是兼听则明吧。

三、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正如儒学***、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与隐士犹龙先生传下来的奇书《<道德经><中庸>会通》(又名《<道德经><中庸>妙一真经》)中所说:"夫物芸芸,森罗万象,人之思不可尽之也;人之思纷繁,甚广甚深,言与文不可尽之也。故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文字是很有限的,不要把书读死了,不要拘泥于文字,不要用刻板的、僵化的观点来看书。研读时要多方联想,联系实际,分析正误,学其精髓,去其糟粕,若能与时俱进,加以创新,那更是难能可贵的事了!

上文系原创,希望能帮到读者诸君。


马王堆帛书版相对靠近,通行版历经数代注水,已经打扮成了“儒家思想”!现代人读古经典要有两个要素:1、当时历史大背景,经典的诞生首先依托历史背景,著述当时问题!不能用现代[_a***_]阅读学习古代经典!《道德经》所处历史正处于华夏社会文明以“多氏族融合的“国”早期,百家争鸣所论都是“如何治理国这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墨、法、道、儒...都是治世学术!其中“道家”是很高等级的君王术、“墨家”为侠义术、“法家”为吏术、“儒家”最低,为民术!2、绝对不能用简汉字理解古经典字词,连繁汉都差别很大!唯有“象形”能摸门径!《老子》(道德经)确实相当牛逼,格局视野宏大、人性规律洞察深刻,后世***成就也说明道德经是一部治战纵横的治世韬略,而不是***道德范本!庄子降低了《老子》思想,把深刻的道融汇到寓言和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