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梁实秋文学理论,梁实秋文学理论人性论

  1. 朱生豪和梁实秋谁翻译的哈姆雷特更好?

朱生豪和梁实秋翻译哈姆雷特更好?

《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中,比较受推崇的有卞之琳译本、梁实秋译本、 朱生豪译本。 近百年来,中国已有多达近二十个不同译本的《哈姆雷特》,诸如邵挺、梁实秋、田汉、曹未风、朱生豪、孙大雨、卞之琳、方平、林同济,以及姜维枫、北塔等翻译家的汉译本。 在《哈姆雷特》几个有代表性的重要译本中,卞之琳的译本几乎是出现得最迟的,却是最被称道的“精品译作”。卞译《哈姆雷特》初版于1956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他晚年编校定稿的三卷本《卞之琳译文集》(2000年安徽教育出版社)中,他把译名最后确定为《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悲剧》。作为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卞译《哈姆雷特》的优长,主要是吸取了此前各家译本的长处,用他自己的话说:“曾参考曹未风、朱生豪译本(及其吴兴华校本),加工中发现个别不谋而合处,未加更动,个别受启发处,已另行改进,即使晚近才出版的林同济译本,也在新近校订中用以鉴照。”可谓集思广益。此外,卞译还按照莎剧的原样,剧词有诗体与散文体的区别,而不像别的一些译本几乎全是散文化的。 梁实秋翻译的莎剧,每个剧本的前面都有《序言》,分别概述该剧的故事来源著作年代、版本历史与舞台历史,以及译本所根据的版本等等,而且梁实秋还是唯一以一人之力完成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全部作品的中国作家。莎剧中原文多有***语,梁译做到“悉照译,以存其真” 。 朱生豪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41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先说结论:不光是《哈姆雷特》,朱版的莎士比亚译注,公认比梁版要好。

朱生豪的职业是英文编辑,而梁实秋是英文教师(确切地说是曾任国立东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单看职业,梁的权威完全不是朱所能比拟。

梁实秋文学理论,梁实秋文学理论人性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翻译的优劣,并非以权威论。这里不说“各有优劣”之类的套话,只说两个事实:一,朱版的流传度,远胜于梁。二,美学朱光潜先生曾道:《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然后我们来对比一段译文:

 

梁实秋文学理论,梁实秋文学理论人性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版:我虽然不是医生,却可以下这样的诊断:深刻的仇恨的会造成太深的伤痕,劝你们捐嫌忘怨言归于好,我们的医生说这一个月内是不应该流血的。好叔父,让我们赶快结束这一场刚开始的争端,我来劝解诺福克公爵,你去劝解你的儿子吧。

 

梁版:我虽非医生,这是我的处方;

梁实秋文学理论,梁实秋文学理论人性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仇恨深,就要划一道深的创伤:

忘怀,宽恕;谋求和平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