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成型与此时,还有徐侠克侣行纪,和永乐大典,以及医学巨著本草钢目,和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等巨著。大明王朝领土最大时约200O平方公里,西伯利亚广茂的疆域在其治下。到崇祯帝时仍有约六百多方平方公里土地。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主要传世著作:
1明成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永乐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且未有任何删节。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4《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5‘’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冯梦龙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凌濛初
6临川四梦(即《南柯记》、《邯郸梦》、《紫钗记》及《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显祖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国的四大名著举世闻名,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四本书,有三部写自明朝,除了这三本名著以外,明朝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著作。
一、天文历法
中国素来重视天文历法,不仅仅是中国古人对于皇权有着“受命于天”的理念,还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明朝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明朝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于1383年新建观象台;1493年又造有模拟天体运动的浑天仪;即便是到了明朝末年1634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依旧编纂完成了《崇祯历书》一书,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中内容做了大量的引用。
二、农学医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自然成为科学技术发明的一个突出热点,尤其是大明王朝更是如此。俞宗本完成《种树书》、朱橚著成《救荒本草》、喻仁与喻杰共同完成《元亨疗马集》、赵蛹写成《植品》等,值的一提的是1628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该书是的重要意义已被编入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宝库,在中医方面的重要文献有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陈实功《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吴游性的《瘟疫论》等等。在中药学方面突出的人物及其代表作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的影响力也已超出我国一国范围,对于韩国与日本的医学发展也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地理学
对于地理志等方面的研究与整理素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如顾炎武始著有《肇域志》、徐宏祖写成《徐霞客游记》。另外由于郑和几下出海远洋,加强与周边及世界的联系,1425年,郑和航海图完成。
四、化工
化学工艺是明朝科技成就的重点之一。今天的矿井开***大多***用爆炸方式,此法即可追源至明朝的火爆法***矿发,另外1637年,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包含很多近代化学的概念。
明朝(1368-1644)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统一封建***。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称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共历十二世、十六帝,国祚,276年。
明朝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等盛世,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明朝当时在世界上创造了多项第一。
1、明朝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和雇佣经济出现,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明朝的科技实力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明朝的科技为世界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化学和农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数学方面的《九章算法大全》,医学方面的《本草纲目》,农业方面的《农政全书》都是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另外还有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等。
2、明朝时期出现了新的敌对势力——倭寇,还有边疆少数民族的袭扰,内地农民起义、民族战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战争接连不断,尤其以海上为重,这些战争促使着明朝军事的发展和军事思想的转变,而军事思想又主要体现在兵书上面,据刘申宁《中国兵书总目》所载,明朝兵书多达1165部,比较著名的有《续武经总要》、《火龙神器阵法》、《筹海图编》、《阵纪》、《纪效新书》等,还有被誉为军事学百科全书的《武备志》。
3、明朝中后期中国的白话小说走向了繁荣时期,经过了几百年的积累,由唐朝佛教变文,经过宋元话本,到了明朝终于成熟,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三部(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都是在明朝时期著成,还出现了短篇白话***的最高成就——“三言二拍”(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2、《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4、《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人生有很多成功呢,往往并不是上下求索,而是无心插柳。当年明月的成功,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仔细回溯一下当年明月成名的年代,其实是大家的阅读口味从严肃文学向网络文学转型的年代。2006年,当年明月开始创作《明朝那些事儿》,天下霸唱开始创作《鬼吹灯》,南派三叔开始创作《[_a***_]笔记》……在这一年前后,以及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不同的写作领域,相继出现了许多开拓型写手,比如写悬疑***的蔡骏,从纯文学领域“跨界”官场***并作品大卖的王跃文等等,他们都成为该创作领域的翘楚级人物。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论坛即时创作、交互阅读模式的兴起,大家的阅读口味开始转向通俗化、趣味化甚至猎奇化,谁抓住了这个风口,也就抓住了潜在的巨大读者群体。
在当年明月之前,没有人以那样的方式去讲述历史。而他以调侃的方式、***的笔法再现了历史上的明朝,将现代的流行词汇、生活场景、思维方式,无缝植入过去的故事,让明史不再埋首故纸堆,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亲切起来。
因此,《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各种年龄段、各种阶层的读者,成为当年图书市场最受欢迎的历史普及读本。
对20多岁年纪轻轻考上海关、生活无甚压力、爱读史尤其是熟读明史的当年明月来说,在不到30岁的黄金年龄,洋洋洒洒写下近百万字的《明朝那些事儿》,更多是将过去的阅读经验、思考沉淀、创作热情融为一体,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场才华大爆发。而他的写作初衷和诉求,并不是成为一名作家,这从他日后的人生履历,足窥一二。
《明朝那些事儿》累计销量以千万册计,笔名当年明月、真名石悦的他,收获了普通公务员难以想象的巨额稿酬,屡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并收获了读者乃至学者的盛誉,有高校学者将其作为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深入研究,认为它具备了一切流行文化的传播元素。
其实这个问题,只怕只有当年明月才能说的清楚,我们都不过是在主观臆测,我感觉比较现实的角度说一点浅见是:
当年明月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而且级别不低,正处级,对于像我这样的草根来说,现实中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我们村党委书记,而且也不是常见,想必正处于不惑之年的当年明月,仕途正处于上升期,各种政务比较多,只怕没有太多精力去著书立传。再者,要完成一部较有新意的著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这种历史著作,讲究一种真实性、严谨性、完整性再加上自己的写作风格,绝对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我感觉当年明月应该主要是受制于时间与精力的问题,至于江郎才尽有些牵强。
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明朝那些事》一经出版,便引起了非同凡响的热度,使得当年明月名利双收,大家肯定这都会希望当年明月继续以这种独特、幽默、诙谐的口吻去写一写《唐朝那些事》《宋朝那些事》……可如果写的不好或没有《明朝那些事》让我们看的过瘾,那当年明月身上的光环可能就会暗淡。因此,没有再继续创作也许就是当年明月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286.html
上一篇
文学作品演变的意义
下一篇
文学理论站,文学理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