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描写爱情的文学流派

  1. 如何评价诗经时代人们的爱情?

如何评价诗经时代人们爱情

谢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子渊之前也非常兴趣,加上也比较喜欢《诗经》,这里就抛砖引玉,谈谈《诗经》所反映出的周朝先民的爱情观念,从他们的爱情观念之中,便不难发现为何《诗经》比起后世情诗更加动人。在子渊看来,中国人最早最纯真的爱情,大概就是是从《诗经》开始的。

清代官刻本《钦定诗经汇纂》

第一,重视礼教,讲究循礼而行。古代是十分重视家庭和礼教的,周朝更是极重视***道德,基本上都是循礼而行的,不会越礼而为。比如开篇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体现了男子的择偶观,需要说明的是,“君子好逑”中的“逑”的意思是配偶,指的是一位成熟优雅的淑女,而不是像现代人所误解的那样。在周朝,只有认定这位女子自己合适的配偶,人们才会去追求。

描写爱情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人复原的“关雎”场景

第二,天真烂漫、自然流露本性。在《静女》中便真实表现了一对热恋男女真挚纯洁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男子的情人给他送了彤管、茅荑等信物,这让男子欣喜若狂。这首诗深刻体现了少男少女天真烂漫的感情和不矫揉不造作、真挚自然流露本性的约会经过。

▲古画

描写爱情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拥有自主意识。《氓》讲述了一位古代的妇人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经过,但这位妇人遭到遭弃后却没有屈从于命运,而是勇于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得不说,这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后人在文学作品里表达的爱情不如诗经时代,并非是爱情不如诗经时代,而是后来的文学作品艺术魅力不及诗经。具体体现在对爱情的表达上。

后世作品不及诗经的原因,有两方面。

描写爱情的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时代气运的原因

诗经的时代是春秋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任何时候事物都是新的,都处于已萌芽初生发状态。无论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还是社会秩序,都是万物待振兴,生机勃勃。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催生各种思想流派的滋生和发展。所以有百家争鸣,万花齐放。

既然思想活跃如此,必然映照到文学作品里。思想迸发,诗歌就绚烂多彩的。所以诗经的好,是春秋时期的时代气运盛的缘故。

而后来的时代,自秦始皇设郡县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社会经济都趋于一个方向发展或变化,再无新意。

稳定的社会思想再也不会百家争鸣,文学作品也就不再有一夜万物生的新意和绚烂。诗歌也随之趋于平淡。所以,后世诗歌无论再好,表达的东西总是不能超越诗经。

二、诗歌作者的原因

诗经的作者是实实在在的民。民间老百姓张口就唱的歌儿。吟唱的内容就是生活的本身,最贴近自然。由于最贴近自然,大自然里蕴含的美好,不需修饰,诗歌里就有。所以诗经简单质朴却美好。

而后来的诗歌作者,已经不是民的创作。而是读书人的创作。读书人重的是读书,思维贴近的是道理,而不是自然。做出来的诗歌也和自然有隔阂,所以需要文***修辞才会优美。

首先诗经就压根不是一本爱情书,而是一本包含着先王时代优秀公序良俗的社会图卷。虽然里面有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内容,那也是为了突出社会有礼这个宗旨。

至于为何后世不如前世这种说法不科学,但简单来说也就是出在礼崩乐坏上,社会公序良俗不再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威权刑罚中,因此人心涣散各自为一己私利。

不过看古书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前生产力不高,所以很多制度安排有着朴素安排无为而治的倾向。应该说初始理念都是强调一种朴素辩证的关系,即追求权利实质平等,大家共同参与的风气。但是随着生产力进步,人口激增等因素,为了维护统治,这种平等思想渐渐就被打上了阳尊阴卑的封建礼法烙印,这种愚民思想一味强调等级贵贱是不可取的。

所以古代有古代的好,现代有现代的好,先王的美好图卷只是一种理想标志,反映的更多是人尤其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上的道德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