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书摘

  1. 读《道德经》,你都获得哪些感悟呢?

读《道德经》,你都获得哪些感悟呢?

老子,亦称老聃,与孔子时代。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和他的身世,今已无法确考。据司马迁说,孔子还曾经向老子请教过“礼”的问题。他曾做过周王朝的史宫,后来他眼看周朝衰败,就回到他的老家楚国苦县(今河南归德一带)去当隐士了。

道家的《道徳经》和儒家的的《论语》是战国时代最先出现的子书。《道徳经》是诗体的哲学笔记,比起《论语》来,它是纯粹哲学的、简约的、结构式的文字

老子处于诸子哲学发展的初期,还没有到百家争鸣的大辩论时代。因此,《道徳经》是用说明的方式,平铺直叙,而不是论辩的方式,反复驳难。

文学理论书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政治上,老子对日渐衰败的奴隶主阶级的典章制度,也失去信心,主张干脆废弃。对新兴地主阶级的制度和新兴事物,他更是深恶痛绝,加以攻击,谴责封建统治者奢侈挥霍,指责他们对人民繁重的租税和发动残酷的战争造成田地荒芜,百姓饿死,骂他们是强盗。那末,老子的理想社会什么呢?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他所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因此就要“绝圣弃智”,一切循其自然,回到“结绳”的蒙味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小国寡民”,但鸡啼狗叫,人们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老子提出了“道”为世界万物的根本。但是老子提出的“道”,不是物质性的实体,而是一种虚无恍惚的东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也超越人们的认识,人们对它是听不见,看不到,摸不着,是无形无声无物、静止不动的绝对精神。这个精神性的“道”,在《老子》中,也称之为“无”、“大”、“一”等等

那末,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又是如何从无到有?老子说,这个变化过程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道”本身是没有目的,没有意志,由它产生的世界万物,它也不去“主宰”它,这叫自然无为。

文学理论书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例如他把复杂的变动的世界万物,抽象出长短高下,刚柔强弱、智愚巧拙、生死胜败之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矛盾着的双方,一方依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这种矛盾的统一观,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个重***展。不仅如此,老子还提出事物的发展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所谓“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这是老子对“运动”观点的一个重要认识。老子这些扑素辨证法,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道德经》通篇论述道与德、善与恶、仁与义、美与丑、天与地等之间的关系,奉劝人们认道识德,从善如流,仁义待人,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通过道德认识天地人之间的共生共存,其中著名的一句话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没有读过《道德经》,只是从个别《道德经》的句子中感悟道:《道德经》道出宇宙规律,万事万物都有道,只是道的道不同。道就是万事要把握中,中为道。人生在世,无论干什么都要把握中,要遵寻道的规律、按照道的原则行事就不会出错。

文学理论书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没有通篇看过《道德经》,但是里面几句经典的话让我受益终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但凡成功的人或多或少有着比常人更努力的特质,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就是人与人不断拉开差距的原因。

自强不息的奋斗只能保证自己能获得足额回报,但是无法保证自己能守住这些财富。厚德载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品低劣的人财富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上天是公平的,穷不过三代,富不可永传!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核心思想就是辩证看待事物,水至柔至弱,但亦可摧枯拉朽,无坚不摧。

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就不再深度拓展,建议对道德经感兴趣的朋友,看看国学大师曾仕强老先生视频,那里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谢谢您的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读《道德经》感悟良多,书之道,在于学以致用。故总结如下:

第一,教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不足。《道德经》里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别人批评我了,或者指出我的缺点了,或者认为我的做法不好了。如果反唇相讥,对提出问题的人恶语相向,只会激化矛盾。还不如就事论事,改变别人是很难的,改变自己也很难,但至少不会生闷气,而且如果想通了,发现别人指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所在,改正了,反而对自己有利。这就叫做不自以为是。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避免不出错。有些是自己造成的,改正之后对自己也是有利的提升

第二,教会了让我如何正确做事。《道德经》上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困难的事情分割成细小的环节,一个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分步骤落实执行,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细小问题之所在,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例如自行车坏了,不能骑了,这是大而无用的问题,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自行车坏了,是车胎漏气,还是轴承磨损偏移,漏气就补胎,或者更换新车胎,轴承磨损偏移,如果更换里面的钢珠可以校正偏移,就更换,如果不行,就更换轴承,更换辐条和排圈。只有把大的问题分解开来,划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细小的问题,对细小问题进行精准定位,才便于找到着手的具体解决办法,使得坏了的自行车能正常骑行。工作生活中,看似难办的事情,如果能抓住矛盾的关键点,将关键点再进行细分,找到具体的着眼点,就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或者突破。

第三,正确对待荣辱。《道德经》上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有了荣誉或者有了耻辱,要像祸患来临一样对待它们。得到了不过分开心或者忧愁,失去了,也不过分追悔。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不被外界的***左右,回归到平静恬淡的状态,有利于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乐极生悲,忧思成疾。这就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荣辱走向了自我伤害的悲剧

第四,尽量不生气。《道德经》上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别人以怨报德于我,我以德报怨于人。宽容对待他们,自己心理宽厚,如果锱铢必较,非要争个高下输赢来,苦了自己,累了别人,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宽容待人,给自己留退路,给别人留方便,自己心安理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血雨腥风所以,宽厚处世,反而身心统一,不容易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