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还是抨击丑恶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明是情诗,为什么屡屡被用来歌颂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明明是情诗,为什么屡屡被用来歌颂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到底能不能用来歌颂老师?

觉得完全没有问题。这恰恰说明我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甚至能达到对情人的喜爱之情的程度。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

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还是抨击丑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还是抨击丑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这是写男女爱情的,并无过多疑问。从“云鬓”等字样来看,还是写女人思念男人的。这点我觉得老李不太地道,明明是自己想女人了,却说女人在想他的男人。写诗的人啊,大多不善言辞,脸皮比较薄,不敢直说,只能寄情于文字。寄情于文字也就罢了,还不能说自己想了,而是说女人想了。

言归正传,这首诗虽然原本是写男女情思的,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用来赞美老师。春蚕吐丝至死,蜡烛发光而干,正是教师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育人的生动写照。男女之情贵在自始而终,虽平凡不改初志,贵在担当,贵在奉献;教师育人也正是几十年在三尺讲台不改初志、甘于奉献的写照,其情感是相通的。

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美好还是抨击丑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喜欢掉书袋,好似自己发现了一首写情人的诗用到老师身上不合适,难道你把老师当情人了?

几乎世界有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当中。言情有之,言志者亦有之,而且言情者有志,言志者亦有情。彼时的言情,引申为此时的言志。原本是言情,却用来言志,是比较普遍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亦即有着非常讲究的诗词歌赋中,这一种文学现象就更不奇怪了。从《诗经》到《春秋》,以至后来的唐诗宋词到近现代文学中。此种典例开卷即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表情,但后世多用于言志,以此句形客那些孜孜以求 ,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已的人,再深刻不过了。

这属于借古人成句引申使用,此类例子很多。比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用来比喻事物取代旧的、腐朽的事物。再有许浑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用来比喻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还有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借用了三首宋词中的句子,而这三首词也是写爱情的。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这两句诗本来就是讲究奉献的情诗,老师与学生构成师生情谊。用来赞美老师的无可厚非,恰当又贴切。

李商隐的诗歌多以象征意义,诗歌语言也有张力,具有多义性,多方位指向性。十分难得,可供各个层面与各个职场的读者欣赏,都很入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暗示劳动者对人类物质的奉献,直到最后一口气,无怨无悔的付出。多么令人感恩戴德,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老师,农民,工人,军人,商人,哪类团体当中都有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人。

“蜡炬成灰泪始干”暗示劳动者对人类精神的奉献,给走夜路的人光明,给在黑夜读书的人光亮,给寒冷的人送来温暖,给人以希望和坚强。也是暗示人的奉献精神。恋人,情人,故人,新友,老师,指路人……他们一的一个眼神可能会让你潸然泪下……

我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歌,曾经为他的《锦瑟》写了三四千字的论文发表在纯文学杂志上。李商隐诗歌的流派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主,比较晦涩难懂到品着有味,越看越美,其中也有浪漫主义情怀。

原创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