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内容压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 鲁迅文中的孔乙己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鲁迅文中的孔乙己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勿庸置疑,在当时社会制度下,孔乙己的下场悲惨至极是一定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实际上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我们不仿想象一下:孔乙己科举不及第,名落孙山,一个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再加上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先是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小偷小摸,一次又一次被打,最后被为富不仁的财主打折了腿,此时此刻他又彻底地被剥夺了生存能力。最后的命运就如同作者书中所写:大约孔乙己是真的死了!孔乙己也有自己所想要的尊严,偷东西他也是非常羞愧,希望别人给自己点儿脸面,不要指指点点,然而他这点儿尊严最后也被那个吃人的社会连同他的生命一起被吞噬。

如果说我们非要给孔乙己一个定义,他是一个对社会无害、却又全无用处的人。

孔乙己或许读了很多书,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读的那些书,如果不能让他考中科举,连个秀才也没考上,除了满口“之乎者也”,跟别人炫耀“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此外,再没有别的用途。于是读了很多书的孔乙己便成了“文不能提篮,武不能担担”的废人,没有了养活自己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内容压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读了很多书的孔乙己又不能放弃自己精神上的自认为所谓的高贵,作者说他是咸亨酒店里面“穿长衫站着的唯一人”,他到了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他仍就要有这副行头,穿长衫,我不能像做体力活的人那样穿个短衫,那成什么样子?在他的观念里面,窃书不算偷,因为读书是件高雅的事。即便不能在科举中胜出,但是也不会纡尊降贵去从事体力劳动,以此要养活自己。到最后为生存计终于走上了小偷小摸的道路,被人打折了腿,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孔乙己可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那时候读书人如果不能中举,最后的出路可能大抵如此。《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也是这样的典型,在他没有中举之前,连他那当的屠夫老丈人都看不起他,活了一大把年纪,屡考不中被老丈人当面嘲笑,科举考试已经成了他心头的魔咒所。以当他有一天突然得知自己中举了,居然会疯掉,喜极生悲。实际上,这种形象又是另外一个孔乙己的形象。***设那个范进他最后没有中举,他又会怎样生存下去呢?

作者在这里***地抨击了科举考试对人精神上和灵魂上的荼毒,读书人一辈子就这一个追求,当这个追求求而不得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任何生存技能。范进如此,孔乙己也如此。孔乙己的悲哀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悲哀,而是那个社会里他那样一个群体的悲哀,而正是因为是一个群体的悲哀才更具有了普遍性,才值得作者这样大书特书。说到底孔乙己只是作者提炼出来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是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对象。

内容压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乙己再鲁迅先生笔下可谓活灵活现的再现了酸腐文人的落魄形象,可以说含泪的微笑!再当时封建社会受科举制度影响,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可以说是饱读诗书,有句诗说的好,板凳须坐十年冷,更有甚者,板凳做坏了,连个举人也没考上。孔乙己就是那穷秀才,书读的多,又不会变通,更别说人情世故,只会之乎者也的行走人世间,再那个年代,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了。读书并没有改变他的人生,更没有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相反的书读的多了,精神倒也出了问题,好摆架子,显弄学问,出身低微,自然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了。可见这样的人可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孔乙己的人生每况愈下,因为偷书而打,还死不悔改,一句话偷书不为窃,为自己的行为自我开脱。就因为这个***被人打断了腿,爬着去了一次咸亨酒店,或许过了多日也没有来,或许酒店的记账板上还有孔乙己的欠账,但是终许没有来,或许死了。在我看来,就是孔乙己倒死可能也不会明白自己没什么这么惨,也因为读书害了性命!悲者不幸,而活着的又有多少不幸呢?黑暗的社会,***自危,缺少人生的希望,这也许就是旧社会大多给人的样子吧!

《孔乙己》是收在鲁迅的《呐喊》中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是反映知识分子生活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

孔乙己是一个考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进学”的老童生。他心地善良,自视清高,好吃懒做,生活穷困潦倒。封建教育的长期毒害,使他不会营生,越过越穷,甚至流为窃贼而挨打,被人取笑嘲笑讥笑。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沦落,还是忘不了读书人的身分,脱不下又破又脏的长衫。他经常到鲁镇的咸亨酒店来喝酒,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一说话,满口都是“之乎者也”之类,咬文嚼字,寒酸十足,被人当做奚落嘲笑的材料。孔乙己品性善良,对儿童很和善,不愿意拖欠酒钱。他因偷窃遭丁举人毒打身残,然而还是没有任何觉悟,只是在凄惨哀痛中挣扎着用手当脚走路,无足轻重地从人们记忆中消失。孔乙已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善良而又迂腐的读书人的形象。

内容压抑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之一。鲁迅注意从知识分子的悲剧中开掘社会革命的内容。他从不离开社会斗争孤立地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而是同近现代的社会矛盾,同人民反封建的斗争联系在一起。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都是悲剧型的。象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由于受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毒害,变成了好喝懒做、不会营生的废物,最后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鲁迅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罪恶,并从这个角度揭示了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根源。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个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盲目维护者。

科举制度产生了丁举人这样少数的权势者,一朝中举,身价百倍,有钱有势,作威作福,而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如孔乙己白首穷经,百无一能。穷困潦倒,沦落下层,受害而不能觉悟,意识不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性,在不自觉中被它们吃掉了自己的一生。

孔乙已在最潦倒的时还摆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代表他身份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平起平坐地喝酒,他无为谋生,有一手好字,却不肯凭此吃饭,偷了书卖,反而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白:“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终于因此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身影。孔乙已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产物,而孔乙已则是在精神与肉体上的全面受害者。

鲁迅先生在***中表现了对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进行了强烈地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