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矛盾着的词(反义词)来调和矛盾(对抗)着的事物,使之协调,甚至变完美。如:员外家办婚庆,老奴死了,良时吉时不能错过,丧事又不能耽搁,贤达献策:喜事丧事一起办,那对联该怎么写呢?文人墨客
奈何不了。一长工正在挑水,见此情景就说:“上联:办事喜 遇丧事 喜唉 悲唉 悲喜交聚。下联:退灵堂 进洞房 进唉 退唉 进退两难。(献丑了。)
百度说:矛盾修辞法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用两种不相调和,甚至截然相反的词语来形容一件事物,起到一种强烈的修辞效果,使得所表达的语义更强烈。由于这种修辞格往往能造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引人入胜的”效果。
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特别在文学作品中是相当高。
矛盾修辞法在诗歌词赋中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的案例举不胜举。
2019.1.23于宜春
矛盾修辞法是通过把看似很对立、或者反差很大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强烈的对比反差,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加强烈,令读者读后引起强烈的共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虽然读者读后印象深刻,但是这种修辞方法没有对比、没有反差,不是矛盾修辞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运用的矛盾修辞法。富贵人家生活奢侈糜烂,穷人家流离失所冻死他乡。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的共鸣。
“寒云轻重色,秋水去来风”
通过轻、重这两个字,把云的厚薄变换描写了出来。通过去、来这两个字,把水波荡漾形象的表现了出来。一看到这句,脑海中很自然地浮现出了寒云秋水的画面。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名《画》。远近一对,去来一对,有无一对,还在、不惊又一对。远看,山有色正常;近听,水无声反常。春去,花还在反常;人来,鸟不惊又反常。此诗描写的是画,整篇正常。运用了一个极为反常的现象,展现一个正常的画作。作者通过远近、看听,一副山水花鸟画跃然纸上,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773.html
上一篇
文学作品创编简笔画图片
下一篇
讲嫉妒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