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爱情文学理论,爱情文学理论书籍推荐

  1. 古来才子佳人故事常有,《西厢记》也不例外,其爱情观是怎样的?

古来才子佳人故事常有,《西厢记》也不例外,其爱情观是怎样的?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字德信,河北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作有杂剧十四种,今存三种。其中最早、最完整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刊本是明弘治十一年,金台岳家刻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

《西厢记》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一个时代美丽的爱情故事。剧情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爱情文学理论,爱情文学理论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西厢记》提出了“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生活愿望与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它冲破了封建社会传统的以门当户对、权势、财产为条件的联姻方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对封建道德教条造成有力的冲击。

其次《西厢记》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格外光彩。剧中崔莺莺和张生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几次险丢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可以看出她并不看重功名,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结局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它的进步性。

第三从剧情来讲,其布置巧妙,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使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极富诗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例如:崔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

爱情文学理论,爱情文学理论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

《西厢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词剧本的创作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爱情文学理论,爱情文学理论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描写美丽爱情的典范,不单是成为元朝以后爱情文学的范本,还成为元朝以后爱情标杆,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人文进步,在文学史上一座永存的丰碑。

《西厢记》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一个时代美丽的爱情故事,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个人认为《西厢记》有以下几个看点:

一、《西厢记》以先进的人文思想高度肯定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幸福的正当性,破天荒地提倡“我的爱情我作主”的先进的人文思想,并且有意安排女追男的故事情节,安排“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文胜利,在当时历史背景下都是惊涛骇浪的,划时代的。对长期形成的在当时正统的“儿女婚姻父母作主”的礼法,对户当户对的传统婚姻习惯,对政治婚姻交易婚姻陋习,其冲击力是巨大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对封建道德教条造成有力的打击。

二、《西厢记》为维护爱情的圣洁性,勇敢地破除一切强加给爱情的任何束缚。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格外光彩。剧中崔莺莺和张生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几次险丢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可以看出她并不看重功名,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方方面面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三、《西厢记》继承了《诗经》里的“唯美”爱情观。崔莺莺与张生的才子佳人爱情,动机纯净,爱情过程非常唯美,在整个爱情故事中,爱情就是爱情,没有什么英雄救美、后宫争宠、妻妾成群、爷孙配等等“伪爱情”因素。

(蒋荣清,20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