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萧红在***创作中体现出了生命的无常与无奈。
萧红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小城三月》倒是反复听了好几遍。翠姨的一心想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是,她的态度不够坚决,在追求的道路上,犹豫不决,半途而废。一方面努力妥协,另一方面又实不甘心。最后,事到临头,用自残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在听《小城三月》的时候,并不了解萧红的生世,只是为翠姨惋惜,然而,随着我对作者本人了解的深入,我觉得翠姨就是作者本人宿命的写照。萧红知道封建家庭将葬送她的幸福,她逃离了出来。但是,面对困难,她屈服了。从此之后,她在以后的人生中,每次面临困境时,她都***取类似的选择方式。她在困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她的病逝,完成她对美好事物的预判——短暂。对于萧红,我们真是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萧红本人无法把控生活,从而使得她作品中的人物也沾染上这种气息。说到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就作者本人的表达。
我们可以不喜欢这类人物,这类人物的悲剧自身也要承担部分责任。但是,世上的人就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可能要求***都成为勇敢的强者,更多的人的确就是如同萧红一样的面对生活的困苦,总是那么的优柔寡断,一次一次掉进类似的河流中无法自拔。萧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文学样本,我们可以从反面学习不同人生经验。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常,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与勇气。
答:萧红是旧中国的一个难得的才女,也是一个个性独特的女作家。她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注重把个人情感体验***到创作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局限于个人情感。她的创作视野是宏大的。她在创作中,始终透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关照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 她以无限的悲悯情怀描绘着扎根于土地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挣扎,她以哀伤的笔调写着回忆中的人和事。她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呈现着她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自由和生命寄托的追寻,以此***出生命中的悲观而又苦难的生命意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822.html
下一篇
文学作品的经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