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读过一本我姐姐读书时的一本语文书,上面有一课,提目已经记不起来了,说的是某生产队有一位老大爷,工作认真,勤劳能干,不怕脏,不怕累,生产队种了两亩地西瓜,经过大爷辛勤的汗水洗灌,西瓜长的又圆又大,随便拿一个西瓜把它放在太平洋里,地球上又会增加一大洲。还有一课歌颂的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有一句是这么写的:铁人的胸膛好似滚烫的岩浆。
把夸张用得出神入化境界的就该是唐朝诗人李白了。他应用到诗句中的夸张手法,会激活所读之人的所有感官:眼、耳、鼻,无不活跃———气势恢弘、生机盎然、磅礴、惊恐还不乏浪漫。
我摘抄李白的两首,与诸君分享,你会是与我感同身受吗?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落九天。
我认为最夸张的莫过于这句:"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描写了石油工人有冲天的干劲。夸张是古今都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夸张突出的特点有两点:第一点是往往与铺张的描写、排偶的句式结合在一起。如李白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五岳、赤城、天台等名山衬托天姥山高。第二点是往往使用方位词、数词作虚拟的描写。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再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夸张地描写出木兰投军前繁忙景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5877.html